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 > 第29章 喧闹人心

第29章 喧闹人心

杨志向也不意外,以前他经常在族长家外面看到蹲墙根的杨知允。

“是是是。”

杨永旺进了书肆,面对满架子的书和琳琅满目的文房西宝,有点眼晕。脑子里努力想着着儿子要买的东西。

‘一本带图讲盖房子的书,结实的大张纸,炭条,墨锭,砚台,再有一把锋利的小刀,还有尺子,木头的铁的都要,顺便再买些启蒙要的书籍和笔墨’

杨永旺找到店家伙计,磕磕绊绊地要买的东西说出来。

伙计虽然奇怪一个农家汉子买这些作甚,但生意上门,还是很热情地帮忙寻找。

“启蒙书和文房西宝这里倒是齐全……但这讲营造的书……”

老伙计挠头又仔细想了一下:“有有有!这本《鲁班经匠家镜》,图样最全!就是贵点,要一两二钱银子。”

“纸……这种桑皮纸够大够韧,画画草图没问题,一刀(一百张)三百文。”

“炭条,画图用的,这一盒二十文。”

“墨锭、砚台,给您拿最普通的,一套一百文。”

“小刀、木尺、铁尺。这些杂货铺有,您稍等,我去隔壁帮您买来……”

一通采买下来,又花出去近十两银子。

杨永旺抱着这一堆陌生的东西,心里首犯嘀咕:允哥儿要这些干嘛?写字念书他还能理解。但这盖房子还用得着看书画画?还有这工具是用来干嘛的……

罢了。既然答应了,那就买吧!

与此同时,杨家村尾。

天光大亮,姜凤英己经带着杨金花和杨知荣下地去了。家里只剩下杨知允一人。

杨知允没有继续睡觉,跟哥姐都起个大早就在自家院子和周围的荒地范围里转悠。

小小的身影,背着手,迈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步伐,在屋子外面观察。

一会停下脚步目测距离;一会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捻开看看;然后又走到屋后石头岗的边缘,抬头看向那片裸露着灰白色岩层的山坡,眼神专注,丈量规划石头厂。

嘴里还喃喃道:“三进……正院要坐北朝南,采光最好……东西厢房给知荣和我,大姐以后回来住倒座房或者后院的小楼?

后院还得留出菜地和禽舍的位置。靠近石头岗这边,要预留一大块平地,将来做采石场的粗加工区……运输通道也得提前规划……”

突然又想到:“加工厂建在隔壁会不会太吵啊?嗯,还是建到下游去……”

设想好一切后,在脑海中飞速构建着一个立体的、功能分明的模型。

前世锻炼出来的空间思维和规划能力,用上了。

目前没有纸笔,杨知允就捡了根树枝,在自家院门口的泥土地上,凭着记忆和心算,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和分区。

线条虽然简陋,但方位和比例却异常清晰。

这草图,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看懂。

“允哥儿!吃早饭没?这一大早的,画啥呢?”一个同族的婶子挎着篮子路过,好奇地探头张望。

杨知允立刻用脚把地上的草图抹掉,扬起小脸,露出纯真无害的笑容:“三婶早!没画啥,瞎玩呢!我娘下地去了,我自己热点粥喝过了!”

“哎哟,真懂事!”三婶夸了一句,目光却忍不住往杨家那破败的院墙里瞟。

“听说你家要建大房子啦?还要建三进的。啧啧,了不得!允哥儿,你家这是真发了呀?”

“哪有啊三婶。”杨知允笑嘻嘻地打马虎眼。

“就是运气好点,爹娘辛苦攒了点钱,想把房子弄结实点,省得老漏雨。”

类似的场景,在姜凤英带着两个孩子从地里回来的路上,更是频频上演。

“凤英妹子!收工啦?听说永旺兄弟去镇上办红契了?买了好大一块地呢!”村口洗衣回来的赵嫂子热情地打招呼,眼神却带着探究。

“是啊赵嫂子,”姜凤英扛着锄头,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当家的去办手续了。地嘛,是买了点荒地,想着以后种点啥也方便。”

“哎哟,可不止是种地吧?”另一个外姓的婆子凑过来,挤眉弄眼。

“村里都传遍了!你家允哥儿可是福星!卖个饼方子就得了贵人赏识!现在又要建三进的大瓦房!凤英啊,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咱们这些老邻居啊!”

“瞧您说的,王婶子 。”姜凤英心里有点烦,面上还是笑呵呵的。

“什么发达不发达的,就是穷日子过怕了,想换个不漏风的窝。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才是正理。”她一边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