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 > 第32章 好消息

第32章 好消息

到好处的惊喜。

小跑着凑到门口:“五叔,吴夫子答应啦?”

“答应了!千真万确!”

杨永盛看着两个侄子,特别是杨知允那张乖巧又聪慧的脸,心里也高兴得很。

“那吴夫子虽然只是童生,但在镇上教了十几年蒙学,规矩严,名声也不错的。多少人想把孩子送进去呢!要不是看在我们杨家村的名声,加上……

咳咳,加上允哥儿前些日子那图纸模型在镇上匠人间传开了点风声,让人知道咱杨家村出了个伶俐孩子,恐怕光靠送礼说情也难。”

杨永旺激动得首搓手,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好!好!太好了!老五,辛苦你了!这份人情,三哥记心里了!快进屋说,进屋说!”他拉着杨永盛就往屋里让。

姜凤英正在灶房忙活,听到动静也赶紧擦了手出来,脸上同样是掩不住的喜色:“他五叔,快坐!金花,去给你五叔倒碗水来!”

杨金花应了一声,麻利地跑去灶房。

堂屋里,一家人围着矮桌坐下。

杨金花端来一碗凉白开递给杨永盛。

杨永旺急切地问:“老五,快说说,吴夫子咋说的?啥时候能去?要准备些啥?”

杨永盛灌了一大口水,抹了抹嘴才道:“吴夫子说了,他那边蒙馆是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休沐。让咱们最好赶在下次休沐后第一天,也就是十六那天上午辰时(早上7-9点)之前,带着孩子去他学馆报到。先去认认门,见见夫子,算是‘开蒙礼’,然后就算正式入学了。”

“十六……今天是初十,那还有六天!”杨永旺掰着手指头算着。

“对,还有六天准备。”杨永盛点头。

“要准备的,吴夫子也提点了。束脩是固定的,一人一年五两银子,外加六十斤精米或者等价的糙米。这钱粮,入学那天就得先交上一年的。”

“五两银子……六十斤精米……”

杨永旺和姜凤英对视一眼,这要是放在以前,他们肯定肉疼,但是现在他们有的银子!

“还有呢?”杨永旺追问。

“还有就是拜师的‘六礼束脩’。”

杨永盛家里有孩子在吴夫子那里念书,自然晓得。

“芹菜(寓意勤奋好学)、莲子(苦心教育)、红豆(鸿运高照)、红枣(早日高中)、桂圆(功德圆满)、干瘦肉条(表达弟子心意)。这六样,每样不用多,意思到了就行,但得齐整,用红纸包好。”

“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肉条……”姜凤英默默记在心里,脑子里飞快盘算着。

“芹菜地里就有,新鲜水灵。红豆、红枣、桂圆……这得去镇上药铺买。”

他们家以前可吃不起这金贵玩意,而且现在还得备两份。

“另外就是孩子自己用的东西了。”

杨永盛接着说:“笔墨纸砚是少不了的。吴夫子说了,刚开蒙的孩子,不用太好的,普通的就行。笔,羊毫或兼毫的便宜小楷笔;墨,买块最普通的松烟墨锭就行;

纸,毛边纸或者更糙点的‘火纸’练字用;砚台,有个能盛墨的浅碟子也凑合,有条件的买个最便宜的青石砚更好。还要一个书袋,装书和文具的。”

杨永旺听得首点头:“笔、墨、纸、砚、书袋……记下了记下了。”

他转向两个儿子:“听见没?你们五叔说的,都记住了?上学堂可跟在家玩不一样,要听夫子的话,好好念书!”

杨知荣挺起小胸膛,大声道:“爹,娘,五叔,你们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不给咱家丢脸!”他盼这一天盼好久了。

杨知允也用力点头:“嗯!爹,娘,五叔,允儿知道了!会好好念书的!”

“好孩子!”

杨永旺和姜凤英看着两个懂事的儿子,心里又是欣慰又是期待。

杨永盛笑道:“东西不难置办,镇上杂货铺子、书铺都有。这样,明天不是赶集日吗?镇上人少些,铺子也开。我明天正好要去镇上给东家办点事。

杨永盛偶尔在给镇上的一些酒楼供应新鲜的瓜果蔬菜。

顺道就带西哥你一起去,把该买的都置办齐了!笔墨纸砚这些,王掌柜的铺子里就有,他跟我熟,能便宜些,东西也不会太差。”

“那敢情好!”杨永旺连忙应下。

“老五,明天就辛苦你带路了!”

“自家人,客气啥!”杨永盛摆摆手。

又继续道:“哦,对了,还有件事。吴夫子特意提了,让俩孩子入学那天,穿身干净整齐的衣裳,精神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