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如何权衡轻重缓急,使有限之财帛,收最大之善政实效?
题目一出,又引来一片低低的讨论声。
这题比昨日吴夫子的更考验对地方政务的理解和取舍智慧。
杨知允凝神审题。
这与他梳理的“赋税民生”中“开源节流”与“民生保障”部分高度相关。
闭目,脑中昨日写下的要点清晰浮现:“社仓义学(政策引导,树典型)”、“工程物料本地化”、“吏治清廉高效”、“明确受益者责任”……
结合“农用八政”中“司空”(掌工程)、“司徒”(掌教化)、“司寇”(掌刑狱治安)的职能划分,一个框架迅速成型。
梳理好后,杨知允铺开答卷纸,提笔写下破题:
“臣闻善政如良医用药,不在多寡,贵在配伍得宜。今上轻徭薄赋,乃固本培元之方。地方行善政,当效此道,以‘急务先行、实效为本、民力相济’为纲,使有限之财,收事半功倍之效……”
此篇论述的核心在于“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急务先行: 治安,保境安民乃第一要务、防灾水利当优先保障。
实效为本: 教化宜依托宗族、富户捐资兴办,县衙给予政策扶持(如免税、旌表)及有限督导,而非大包大揽。水利小修小补(如清淤、加固田埂)可发动受益乡民以工代赈或轮值完成。
民力相济: 大力倡导并规范宗族义仓、义学,明确其管理章程,县衙监督而非主导。鼓励乡绅捐资修桥补路,立碑表彰。
节流增效: 再次强调吏治清廉、物料本地化以降低成本。
一个时辰在专注的书写中飞快流逝。
杨知允检查无误后搁笔。
陈夫子在巡视到他桌边时,目光在那份卷面整洁、论述条理分明、对策极具操作性的答卷上停留了数息,微微颔首。
散学的钟声敲响。
吉祥早己驾着马车等候在学堂门外。
杨知荣己经坐在车里,正眉飞色舞地跟吉祥说着学堂里的趣事。
“允哥儿!”
看到杨知允出来,杨知荣立刻掀开车帘。
“快上来!饿死了!对了,吉祥,路过镇东头老张记的时候停一下,娘让我买两斤他家的桂花米糕回去!”
“好嘞,荣少爷。”吉祥笑着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