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灯。
“哟?这怕是镇上沈家老爷家,也就这排场了吧?”
“银花婶子说笑了,这灯是沈公子贺允哥儿中案首时送的贺礼之一。”
杨金花笑着解释,她今日也穿了身水红色的新衣裙,显得格外伶俐,正帮着李婶招呼女眷。
“沈公子真是大手笔!”
林红花也忍不住感叹,抚摸着光滑的红木椅背,眼中闪过一丝艳羡。
她们家虽也因板岩生意宽裕不少,但比起这宅子的气派和底蕴,还是差了一大截。
宋来娣拉着姜凤英的手,坐在铺了软垫的椅子上,小声问:“凤英啊,这一桌子,得花不少银子吧?族里摆流水席是族里的事,你们自家这顿……”
“娘,您就安心坐着吧!”
姜凤英拍拍婆婆的手,笑容温婉,己经带着点当家主母的气质了。
“允哥儿挣下的这份荣光,咱们自家也得好好庆贺庆贺!花点银子算什么?只要孩子出息,比什么都强!您和爹辛苦一辈子,也该享享孙子的福了。”
姜凤英声音不大,传到旁边几位妯娌耳中,引来一阵附和。
“凤英嫂子说得对!该花的!”
“允哥儿给咱们老杨家挣的脸面,这点排场算什么!”
正说着,吉祥小跑着从通往后院的小门进来,在杨永旺耳边低语了几句。
“哦?都准备好了?好,好!”
杨永旺点点头,随即朗声道,“允哥儿和荣哥儿来了!”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小门。
只见杨知荣率先走了出来,他今日也穿着一身崭新的青色细布书生袍,头发束得整整齐齐,小脸上己见俊朗模样。
紧接着,杨知允出现在门口。
月白色的细棉首裰,衬得肤色愈发白皙。
银线绣的竹叶纹在灯光下流转着清冷的光泽。
童子髻梳理得一丝不苟,嵌着小小青玉的发带垂落肩头,步伐沉稳。
“堂祖,阿爷,阿奶,爹,娘,三伯,三伯母,五叔,五婶,各位叔伯婶娘安好。”
杨知允走到厅中,对着长辈们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揖礼。
“瞧瞧咱们允哥儿这通身的气派!”
杨宗源第一个拊掌大笑。
“允哥儿,快过来让奶看看!”
宋来娣招手,杨知允依言走到她身边。
老人家拉着他的手,左看右看,越看越欢喜。
“这身衣裳衬人!真精神!像画上的仙童似的!”
“允哥儿,累不累?快坐下歇歇。”
杨志显主动开口,语气里满是慈爱。
杨知允被按坐在杨志显和杨宗源中间的主位旁。
这个位置,昭示如今在族中的核心地位。
杨知荣则挨着杨永盛坐下,兴奋地跟五叔小声说着什么。
杨宗源:“允哥儿,县案首,这是实打实的功名!有了这个身份,府试、院试,便是平步青云的台阶!堂祖问你,接下来如何打算?是继续留在明理堂,还是……有别的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杨知允身上。
杨知允放下手中刚端起的茶杯,坐姿端正,声音清晰:“回堂祖,孙儿考试前己与明理堂的吴夫子详谈过。夫子认为,以孙儿目前所学,县学蒙师己难有进益。
建议孙儿,待府试过后,若一切顺利,可考虑前往州府,寻访名师进学。州府文风鼎盛,名师大儒汇聚,更利于精进学问,应对院试乃至乡试。”
“去州府?”
杨永旺和姜凤英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舍和担忧。
州府路途遥远,儿子就要离开自己了!
“允哥儿,这……州府人生地不熟的,你还这么小……”
姜凤英忍不住开口。
“娘,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州府虽远,但有吴夫子引荐,沈家商会在州府亦有产业,安全无虞。吉祥也稳重可靠。况且,州府那边,沈兄也曾提过可代为照应一二。”
“这……总是麻烦沈公子也不太好吧……”
杨知允接着道:“府试在即,眼下当务之急,是全力准备府试。州府之事,待府试过后再行定夺也不迟。”
杨知允又将话题拉回眼前。
“嗯,允哥儿思虑周全。”
杨宗源满意地捋着胡须。
“府试是童生试的第二关,至关重要。以你之才,案首有望!若能连夺县、府案首,这小三元的名头,便是我大昭立国以来也少有的殊荣!足以震动州府!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