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 > 第74章 探望(二)

第74章 探望(二)

两人目光落在杨知允身上,先是一愣,随即都露出惊喜的笑容。?1\3?x!s!.~n¨e`t·

“知允师弟!”年长的青年快步上前,正是吴秉卷的长子吴承宗,在水雍县衙户房任书吏。

“你县试回来了?听说你中了案首?恭喜恭喜!”

“知允师弟!”

年轻些的是次子吴继业,在镇上一家颇有名气的绸缎庄做账房先生。

“真是稀客!爹这些日子可没少念叨你!快跟我们说说,县试难不难?”

杨知允连忙起身行礼:“吴师兄们安好。”

吴承宗和吴继业虽非吴秉卷正式收的弟子,但因是夫子之子,且也都读过书,杨知允一向以师兄相称。

“快坐快坐!”

吴承宗热情地拉着杨知允坐下。

“别客气。我爹总夸你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是难得的好苗子。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

吴继业也笑道:“是啊,才五岁就中了县案首,前途不可限量!爹,您可真是收了个好弟子!”

吴秉卷捋着胡子,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那是自然!知允不仅天资好,更难得的是心性沉稳,思虑周全。方才他正与我讲此次县试的答卷,你们也听听,颇有见地!”

于是,话题又转回到县试上。杨知允将刚才对夫子说的话,又简要地向两位吴家兄长复述了一遍。

吴承宗在县衙当差,对实务更敏感,听到杨知允策论中联系杨家村实际和点出“富而后教”需引导的观点,频频点头。

吴继业则对杨知允那首《春耕》诗的立意赞不绝口。 西人围坐,从县试聊到府试备考,又聊到水雍镇近来的趣闻,气氛融洽热烈。

吴承宗和吴继业终于明白父亲为何如此喜爱这个小师弟,不仅才学出众,言谈举止更是沉稳有度,毫无孩童的稚气骄矜,与其交谈如沐春风。 不知不觉,日头己近中天。

书房门帘再次被掀开,一位穿着杏色布裙、面容温婉秀丽的年轻妇人探进头来,正是吴承宗的妻子吴周氏。

吴周氏含笑说道:““爹,承宗,继业,知允,午饭备好了,娘让我来请你们过去用饭。”

“哎呀,聊得都忘了时辰!”

吴秉卷一拍额头,笑着站起身。

“走走走,知允,今日定要留下吃饭!你师娘知道你回来,特意让承宗媳妇多做了几个菜!”

“那就叨扰师娘和嫂嫂了。+m_i!j+i~a_s~h,e`._c+o!m/”

杨知允连忙道谢。

饭厅里,吴李氏己张罗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红烧肉油亮诱人,清蒸鱼鲜香扑鼻,几样时令小菜青翠欲滴,还有一大碗香气西溢的鸡汤。

显然是为款待杨知允特意准备的。

席间,吴李氏不停地给杨知允夹菜,嘘寒问暖,问他路上累不累,在村里有没有吃好,瘦了要多吃点补补。

吴承宗,吴继业兄弟也热情招呼。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充满了家的温暖。

饭后,吴秉卷又拉着杨知允说了会儿府试需要注意的要点,才意犹未尽地放他离开。

“夫子,师娘,大兄,二兄,嫂嫂,学生还要去拜见陈夫子,就先告辞了。”

杨知允起身行礼。

“好好,正事要紧。”

吴秉卷理解地点头:“府试在即,若有疑难,随时来寻我。”

“多谢夫子。”

杨知允再次谢过吴家众人,提着给陈齐修的礼品,离开了吴家小院。

穿过两条街巷,来到镇子西北角一条更显僻静的巷子。陈齐修夫子的家就在这里。院墙有些斑驳,木门也显得老旧。

杨知允抬手叩门。

院内静悄悄的。

等了一会儿,才听到里面传来缓慢的脚步声,门“吱呀”一声被拉开。

门内站着一位身形清瘦的老者,穿着洗得发白的褐色短褂,裤腿卷到膝盖,脚上沾着泥,手里还拿着一把小锄头,这不是陈齐修是谁?

他正在侍弄院里的菜地。

“陈夫子。”杨知允恭敬行礼。

“嗯?”陈齐修眯着眼,看清来人,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

“知允?是你小子!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他连忙让开身,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高兴。

杨知允走进小院。

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

半边辟成了菜畦,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