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猛烈颤动回收,好似飞来横山再次位移,而精神世界中的念头同时也瞬间切换,将大山换做九天之上的罡风。
招式一换,神意自然也要变化,从最为厚重的五指大山瞬间变为无形的罡风,本是极为高难的发劲技巧,但在他的手上,却显得十分自然。
这便是经验使然,也有一定境界上的因素。
从大山到大风,从厚重到无形,由此便可见蛇首的武艺已经炉火纯青,让杨猛觉得惊异的是,这边五指飞速抽回,脚下也连将禹步脉动,等到杨猛手上揽雀尾摇晃变化的同时,他的脚下却猛然在地上一踏,震荡着脚下石板的瞬间,又忽然轻轻地抬脚便踩向了他的脚面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猛脚下如鸡鸭行走,反向踢踏蹬开了蛇首的脚打,而运足了丹劲的双手则如抱球一般向前翻滚,好似被大丹牵引着向前碾压而去,虽然蛇首手上好似清风扶柳,怎奈却仍架不住他这丹劲滚手追打的顺水推舟……
杨猛的动作看似缓慢,实则发劲如电,即便蛇首已经小心翼翼,却仍让他在肘部的麻筋上轻轻地按了一下,等到身上丹劲勃发以劲卸劲时,这才发觉到这看似轻巧的一按,到底还是破开了他的丹劲,将练得犹如牛筋的麻筋,一下掐断了一半。
蛇首浑身如遭雷噬,脚下颠簸踩动地暴退连连,只是因为方才那如影随形的一按一推,不觉却被杨猛将大好的局势瞬间逆转。
杨猛眼中寒光四射,脚下却已使出了八步赶蝉的技法,“这巫拳拳路步法鬼神难测,如果不趁着上风将胜局奠定,谁知道这抱丹多年的大宗师,是否还有翻盘的机会!”
杨猛这一动,身形拳路不觉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脑海中观想的千字文纷纷化作挥笔如剑的草书,他脚下的动作乃至手上的拳意,都立刻从太极转为了八卦,将八卦缠丝贼滑的拳意发挥到了极致!
啪啪啪……
这一次,接连防守甚至可以说是节节败退的,已经换做了独臂发劲支撑的蛇首,只是他却没有想过,融合了草书癫狂之意的八卦手刀,竟然在多重的发劲同时,又出现了快拳快刀的变化。
蛇首的心里有些郁闷,可手上却是丝毫不敢慌乱,只是因为麻筋上的伤势,使得他不得不以防守为主。
杨猛的功夫,并没有比蛇首高出多少,甚至在境地上,还略逊一筹。
可他身上的日炼化丹之法,偏偏是最能接通天光沟通自然神气的法门,在这种近似于作弊般的天眼与超出常人的精神力,竟然在电光火石之间,便打得蛇首愈发胆寒。
八八六十四手八卦掌,在飞速走转腾挪中可使得浑身气贯四稍,暗劲通达四肢百骸,既是实战中可刚可柔的上乘打法,同时也是内家功夫中的高级动功,而当这六十四手融入了张旭醉如剑舞的草书后,却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恐怖手速。
手是六十四手,神意是酣畅淋漓的狂草笔意,打法的真正关窍,却是尹福亲传的化劲神打——拖刀劲。
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而杨猛以双换掌刀配合发劲的,恰恰便是八卦掌最为精湛的步法与动功,发掌虽然快如闪电,可在脚下劲力传动之后,势必会在每一招手刀之中,融合拖、拉、劈、切的技法,并将矛头渐渐转向了蛇首已经受伤的右臂,完全抛却了所谓的招式,只是凭着绵绵不绝的神意调动,将八卦掌三势三空的精髓,发挥得如痴如醉。
八卦掌的三势是:“步如蹚泥,臂如拧绳,转如磨磨”,三空则是:“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其中步法与动功发劲的最为关键之处,便在于这个脚心涵空。
拳谱有云:任从双足行动处,一点灵机与气合。
这脚心涵空,便是双足行动处的禅机与关窍,要求武人足心动,则神自省,起念发劲在足动,调气发劲在足弓。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又蕴含了一门与开天眼一般的秘诀——接地气。
既然天眼能开,那么地气自然也可接可调。
这与佛道两家典籍中所说的神通又有不同,因为那种神乎其神的说法,本就是掩饰武艺或者说是道艺精髓的东西。
所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接调地气的关键,便在于人脚心的足弓。
灵猿虽好,奈何无弓,故不能直行奔走。
人有足弓,才可沟通地气浑身发劲,使得天地气息瞬间贯通全身,在没有开天眼这等上乘的丹道技法之前,常人修炼武技的关键,都在于这不起眼的足弓。
你看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