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回过神的是儒家代表王馆。?零,点′看*书` ·哽*鑫~最*全`
他原本有些茫然失措,毕竟立太子这等大事,之前毫无征兆。但当“扶苏”二字入耳,王馆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如同干涸的土地终于盼来了甘霖。
虽然儒家与扶苏之间曾因“丰民梨”一事产生嫌隙,可那点不愉快与眼前的惊喜相比,简首不值一提。扶苏公子素来以仁德著称,其言行举止,无不透露着对“仁”的推崇,即便在某些具体施政细节上,扶苏与儒家或许存在分歧,但在“仁”这个大方向上,双方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无论如何, 对于儒家而言, 扶苏被立为太子, 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相信, 在未来的日子里, 儒家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重现昔日的辉煌, 甚至更进一步, 成为大秦帝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王馆快速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同僚,发现不少儒生出身的官员,脸上也露出了相似的惊喜之色,甚至有人激动得胡须微微颤抖。 他们仿佛己经看到了儒家即将迎来的盛世——一旦扶苏登基,推崇儒家思想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到时候,儒家的地位必将水涨船高,重回百家之首,甚至超越以往的辉煌也未可知。/芯!丸.本-鰰/栈? *最¢新~彰·結!埂?鑫^快\
他向前迈出一步,略微提高声音,清晰而有力地说道:“臣以为,扶苏公子宽厚仁德,天下皆知,成为太子,实乃社稷之福,百姓之幸!”
他这话音刚落,朝堂之上就像平静的湖面被丢进了一块巨石,瞬间炸开了锅。
但谁也没料到,紧随其后出声的,竟然是那位平日里几乎不发言,一向最擅长明哲保身的老将军王翦!
这位老将军,今天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他那双久经沙场的眼睛里闪着精光,声音洪亮得像是要掀翻屋顶:“陛下,臣以为,扶苏公子乃皇长子,理应立为太子!”
对于王翦来说,王家虽然贵为武将之首,风光无限,但正所谓树大招风,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呢。王翦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这把老骨头撑不了多久了。
他一倒下,王家可就没了顶梁柱。王贲、王离虽说也是将门虎子,可比起他来,还是嫩了点,再加上大秦良将无数,王家势微不可避免!
可要是扶苏当了太子,那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扶苏是谁?那可是他王翦的亲孙女婿!
这层关系一摆,谁还敢轻易动王家?特别是扶苏登基以后,王家更是妥妥的皇亲国戚。¢优^品?暁-税·网\ ,哽+辛′最,筷`
那些个原本还想说点什么,或者心里打着小九九的,这会儿都把话给咽回肚子里去了。开玩笑,王翦是谁?那是大秦军方的定海神针,三朝元老,战功赫赫,跺一跺脚,整个咸阳城都得抖三抖的人物!
哪怕他现在年纪大了,有意无意地淡出了权力中心,可谁敢真把他当个退休老头?真要惹恼了他,别管你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更何况,王翦这话,明摆着是支持扶苏,支持嫡长子继承制。这可是祖宗规矩,大义所在!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反对,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臣附议!” 紧接着,廷尉李斯也站了出来。这位法家代表人物,平日里和儒家可没少打嘴仗,但此刻,他却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扶苏这一边。
这下,群臣们哪还看不明白?风向变了!连王翦、李斯这三位大佬都表态了,他们这些小虾米还等什么?再不表态,恐怕连汤都喝不着了!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扶苏公子仁德兼备,乃太子不二人选!”
……
一时间,附议之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涌来。朝堂之上,仿佛变成了一场大型的“表忠心”现场。
“咳咳,”嬴政清了清嗓子,原本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既然诸卿皆支持你做太子,此事便这么定了!”
“不过……”嬴政故意拉长了语调,朝堂上刚刚松懈下来的气氛,又瞬间紧绷起来,他看着扶苏,眼神中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扶苏,你既为太子,便当有治国之策。倘若他日你登基即位,当如何治理这大秦天下?”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这可不仅仅是立太子的问题了,更是对扶苏执政能力的公开考核!答得好,太子之位坐稳,日后登基顺理成章,答得不好,这太子之位就不好说了。
大臣们的心思各异。支持儒家的官员们都生怕扶苏说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