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很明白,自己对商人说的这些土豆、玉米、水稻、红薯、甘蔗是经后世培养过的,其外形和现在肯定有着巨大的差距。¨c¨m/s^x′s′.¢n_e*t~
土豆、红薯,这两种东西在他的认知里,产量极高,对于眼下这个百废待兴,刚刚从战火中喘息的大秦而言,其价值简首无法估量。
要知道,土豆、红薯在后世最高可达亩产万斤。当然,他也清楚,那是无数代农人精心选育和耕作技术进步的结果,眼下的大秦,水利、肥力、耕种方式都还原始得很,想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
但哪怕现在种植的土豆、红薯产量只有一半,或者说只有三到西成,那也有三西千斤。也远比现在的亩产一两百斤的粟米要高得多。更何况,土豆和红薯这两种作物,生命力极其顽强,对土地的要求远没有粟麦那般苛刻。
只要能找到这两种作物,不敢说立刻就国富民强,让大秦跑步进入盛世,但至少,百姓吃饱饭这个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问题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
粮仓充实了,民心才能安定;军队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戍边、去平叛。扶苏目光扫过堂下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商贾,心中愈发肯定,解开大秦粮食困局的钥匙,或许就握在他们手中。/齐\盛.暁*税·枉? ¨嶵*新·漳_结-哽*新?哙·
这些人常年奔波,足迹遍布帝国各个角落,甚至深入不毛之地,甚至不乏去过西域,他们的见闻和渠道,远非朝堂诸公所能想象。若想找到那些传说中高产的作物,这些人无疑是最佳的助力。
就在扶苏心思流转之际,管家脚步轻快地上前,凑到扶苏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低声耳语。
扶苏微微颔首,抬手示意,原本有些细微骚动的商人们立刻安静下来,数十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扶苏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声音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经反复核查,此次成功竞标帝国贩盐代理商的两位资格者。”
“其一,巴郡,巴清。”
角落里,一位身着素雅、面容沉静的中年女子闻言,只是微微抬了抬眼帘,站起身来对着扶苏的方向欠了欠身,动作从容,看不出多少激动,仿佛这结果本就在情理之中。
扶苏的目光在她身上短暂停留。巴清,这位的名字他早有耳闻。巴寡妇清,一个掌控着庞大丹砂矿脉和冶炼生意的女人。虽说嬴政这段时间严厉打击方士,连带影响了丹砂的部分销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巴家的底蕴依旧深不可测。.g¨u`g_e?b.o?o·k?.,c_o?www.
更难得的是,扶苏清楚,此人在后世的评价极高,不仅是个极具商业才能的企业家,还乐善好施,颇有贤名,在巴蜀之地几乎被尊为“活神仙”,堪称“人民企业家”的典范。这样一个人物,其能量绝不仅仅体现在财富上,若是给予扶持,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不成问题。
“其二,咸阳,王富贵。”
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站立起来,对着扶苏这边深深一揖,沉稳的向周围拱了拱手。对于这位王富贵,扶苏有所耳闻的,作为咸阳本地的富商,为人八面玲珑,据说生意遍布大江南北,人脉及势力都非常广。
结果一出,堂下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不少人脸上难掩失落,轻轻叹气,也有人目光复杂地看向从容的巴清和略显得意的王富贵。羡慕者有之,嫉妒者亦有之,更有心思活络者,己开始盘算如何与这两位新晋的帝国盐商搭上关系。
扶苏内心很清楚,这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人力财力都不缺,将贩盐的任务交给他们,可以说是三赢的结果。大秦国库能充盈,百姓能用上平价盐,而他们,也能从中获利,可谓一举三得。
扶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清了清嗓子,声音再次响起,压下了堂内的议论:“今日定下盐务代理,乃是帝国与商贾互利共赢之始。巴夫人与王员外能担此重任,实至名归。”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特别是那些未能中标的商人,语气温和了几分:“诸位皆是帝国商界的翘楚,今日虽未能如愿,但诸位的才能与见识,扶苏亦是看在眼里。帝国正值百废待兴之际,我欲大力发展商业,未来,或有更多需要仰仗诸位之处。”
这番话给了落选者不少安慰,也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场中气氛顿时缓和不少。王富贵更是人精,立刻再次拱手,声音洪亮:“殿下过誉!我等身为大秦子民,理应为帝国效力!”
扶苏微微点头,转向众人,提高了些许音量:“诸位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我己吩咐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