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秦:我扶苏打造工业帝国 > 第162章 国债

第162章 国债

咸阳城,秋风萧瑟。·d+q·s-b¨o-o·k·.*c′o\m′

大秦银行门前,长龙蜿蜒如蛇。

商贾、农夫、工匠,人人手持秦票,面露安心之色。

短短半月,这种印着精美防伪纹路的纸币,己如洪水般吞噬了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德顺布庄内,老掌柜刘德坐在昏暗的柜台后,透过窗棂望向对街。

那家曾经门庭冷落的绸缎铺,如今高悬"热烈欢迎秦票交易"的红色横幅,客流如织,笑声不断。

而他的布庄,己经三日无人问津。

刘德颤抖着手,抚摸着藏在柜底的几箱铜币。

沉甸甸的分量,曾经是他的安全感,如今却成了致命的负担。

"老刘!"隔壁茶铺的王掌柜探头,"你这是要?"

刘德苦笑,缓缓起身。

"还能怎样?要么改,要么死。"

他拎起一箱铜币,步伐沉重地走向门外。

"这世道啊,和朝廷作对,就是和自己的命作对。"

街道上,廷尉府的巡逻队正好经过。

铁甲撞击声在石板路上回荡,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人心上。

自从张、李、王三大世家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整个咸阳城的商贾都战战兢兢,再无人敢违逆朝廷新政。

麒麟殿内,龙威震慑。

始皇帝嬴政端坐龙椅,双目如鹰隼般锐利,缓缓扫过下方跪伏的群臣。

晨光从高窗斜射而入,在他身后投下如山岳般巍峨的阴影。

殿内静如死水,只有香炉中檀香燃烧的细微声响。

"扶苏。"

低沉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儿臣在。"

太子扶苏跪拜在前,声音沉稳有力。

"银行设立以来,成效如何?"

"回父皇,银行运转顺畅,秦票流通无阻。"扶苏抬起头,目光坚定,"国库收支清晰如镜,民间交易便利十倍,远超预期。"

始皇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很好。如今钱的问题既己解决,你此前曾提及的'国债',朕想听听详情。+齐¢盛_晓¢说*惘¢ ~首-发?"

殿内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

每次扶苏说到陌生的词汇,那便是有大动作了。

扶苏深吸一口气,缓缓起身。

"回父皇,儿臣曾言,银行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汇聚天下财富,更在于让死钱变活钱。"

"而'国债',便是这一切的关键所在。"

他踱步至殿中央,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大臣。

"所谓'国债',乃是国家以帝国信用为担保,向民间借贷钱财,专门用于国家建设的宏伟工程。"

"修建驰道、开凿运河、兴建城池、扩充军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凡是能为帝国带来长远利益的浩大工程,皆可使用国债资金。"

"待工程竣工并产生效益后,国家再将本金连同利息,分毫不差地偿还给借贷者。"

大司农翟真捋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起身。

"太子殿下请恕老臣愚钝。"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质疑,"我大秦现有盐铁专营之利,各地造纸售卖之收,国库尚且充足。为何还要向民间借贷?"

"更何况,天子向百姓借钱,这..."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加严厉,"这传出去岂不是有损我大秦帝国的威严?难道我大秦缺这点钱吗?"

殿内几位大臣闻言,暗暗点头。

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皇帝向百姓借钱,确实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扶苏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当即正色回应。

"翟卿此言,正是传统思维的致命局限!"

"国库虽然充盈,但若要同时兴建数十项利国利民的浩大工程,所需耗费依然是天文数字!"

"按照传统做法,只能依靠国库逐年拨付,一项工程便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完成。"

"而在这漫长的建设周期中,帝国错失了多少发展机遇?百姓又要忍受多少年的不便?"

他走到翟真面前,目光灼灼。

"但是,若能发行国债,汇聚民间那些原本闲置的资金,便可将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压缩到三五年内竣工!"

"翟卿,试想一下——"

扶苏的声音愈发激昂。¢看-书+君? ?已*发-布^罪!新\章,劫,

"一条贯通南北的大驰道,按部就班修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