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英烈传奇 > 第130章 金口玉言惊朝野,勋封重寄启新程

第130章 金口玉言惊朝野,勋封重寄启新程

铮,谢陛下隆恩!” 李铮猛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声音哽咽。他戎马一生,见过太多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从未想过,自己能在“擅动兵马”的弹劾后,得到如此厚重的恩宠。

秦正阳走下龙椅,亲手扶起他,声音温和却带着千钧之力:“李公,兵部尚书一职,关乎天下安危,朕信你能担此重任。往后,整军备战,选拔良将,镇守边疆,都要劳烦你了。”

“臣……臣定不辱使命!” 李铮挺直脊梁,花白的须发在晨光中颤抖,眼中却重新燃起了斗志。

秦正阳环视殿内,目光落在依旧怔立的上官玄身上,语气恢复了平静:“上官御史,你弹劾百官,是尽御史之责,朕不怪你。但往后弹劾,需知‘功过相抵’,需懂‘社稷为重’。若只知死抠律条,不顾大局,那这御史台,也不必设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官玄浑身一颤,连忙跪倒:“臣……臣知错!谢陛下教诲!”

“起来吧。” 秦正阳摆了摆手,“你的铁笔,该用来弹劾贪腐、纠察奸佞,而不是盯着功臣的一时之过。”

他重新走上龙椅,目光扫过殿内惊魂未定的百官,高声道:“朕今日之举,不是偏袒,是想告诉天下:大唐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但功过之间,需看‘心’与‘果’!为大唐立功者,朕必不亏待;为一己之私祸乱朝纲者,朕也绝不姑息!”

“你们都记住,” 秦正阳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开创时代的气魄,“大唐的‘新篇章’,不是靠墨守成规写就的,是靠功臣的血与汗,靠君臣的信与任,靠天下的安与宁!往后,谁能为大唐立功,谁就是朕的左膀右臂;谁挡大唐的路,谁就是朕的敌人!”

“臣等……遵旨!” 百官们终于反应过来,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敬畏和激动。

这一刻,他们才真正明白,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怎样的胸襟和手腕。他看似推翻了之前的平衡,实则用一种更彻底的方式,稳住了朝局——用对李铮的极致信任,向天下昭示“重功轻过”的态度,既安抚了军方,又震慑了那些试图用“规矩”束缚功臣的文臣。

李铮捧着圣旨,站在殿中,老眼中泪光闪烁。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恩宠,更是对所有为大唐征战、为天下安宁付出的功臣的承诺。兵部尚书的职位,代国公的爵位,丹书铁券的荣宠,都在告诉他:新的使命,开始了。

他需要用自己的余生,去践行这份信任,去为大唐的“新篇章”,筑牢军事的根基。

上官玄站起身,看着李铮手中的圣旨,脸上不再有之前的锐利,多了几分反思。或许,他真的错了,错把“规矩”当成了“大局”,错把“防弊”当成了“治国”。

程天放咧着嘴笑,露出仅剩的几颗牙,用力拍着身边秦文辉的肩膀:“看到了吧?陛下比咱们想的,要英明得多!”

太极殿外,阳光正好。

这场由弹劾引发的朝堂风波,以一种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式,落下了帷幕。秦正阳的雷霆反转,不仅保住了李铮,更重塑了朝堂的风气——从之前的猜忌、制衡,转向了信任、进取。

属于大唐的“新篇章”,在这一刻,被注入了新的灵魂:重功、信人、务实、进取。而李铮,这位历经风雨的老将军,在人生的暮年,迎来了新的使命。他将以代国公、兵部尚书的身份,辅佐年轻的皇帝,为大唐的军事强盛,为边疆的长治久安,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朝堂之上,君臣的身影在晨光中交错,构成了一幅“君臣相得”的画面。这画面,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繁荣的大唐,正在缓缓走来。

喜欢英烈传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