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英烈传奇 > 第245章 渤海城门虚与实,郡王初临辨真伪

第245章 渤海城门虚与实,郡王初临辨真伪

里的伙计大多眼神游离,不像寻常市集那般有活力;偶尔走过的百姓,看到这阵仗,都低着头匆匆避开,脸上带着一种被刻意压抑的拘谨。

这“繁华”,像一层薄薄的糖衣,一戳就破。

“高老先生,” 龙天策忽然开口,“本王听闻,渤海近年来渔税、盐税颇重,百姓出海捕鱼、晒盐,常常入不敷出,可有此事?”

高伯通的脸色微变,没想到龙天策刚到就问起这事,连忙解释:“殿下有所不知,渤海地处边陲,需供养边军,税赋是重了些,但也是为了防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防务重要,百姓生计更重要。” 龙天策打断他,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若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谁来支持防务?谁来守护这片土地?”

高伯通被问得哑口无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只能讪讪地笑着:“殿下说得是,说得是……”

旁边的张乡绅想打圆场,刚要开口,却被龙天策的目光扫过,那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看穿人心,他顿时把话咽了回去。

龙天策这才收回目光,对众人道:“时辰不早了,先进城吧。接风宴就不必了,本王想先看看郡衙,了解一下渤海的政务。”

高伯通等人虽不甘心,但见龙天策态度坚决,也不敢强留,只能簇拥着他往城里走。

路过城门内侧时,龙天策瞥见墙角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孩童,手里拿着半块干硬的窝头,正怯生生地看着这群衣着光鲜的人。孩童的眼神里没有好奇,只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警惕。

龙天策停下脚步,示意亲卫取来一包刚准备的糕点,走过去递给孩童。

孩童吓得连连后退,以为是什么陷阱。

“拿着吧,饿了。” 龙天策的声音放柔了许多,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孩童犹豫了半天,看龙天策不像坏人,才颤抖着小手接过糕点,飞快地塞进怀里,对着他磕了个头,转身跑没了影。

这一幕落在高伯通等人眼里,他们心中更是一凛——这位新郡王,看来是真的要跟“百姓”打交道,而非只看重他们这些乡绅的脸面。

初入郡衙:新篇序幕藏锋芒

走进郡衙,里面倒是收拾得干净,只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显然是久无人精心打理。大堂上的匾额写着“明镜高悬”,却蒙着一层薄尘,透着几分讽刺。

“殿下,这郡衙许久未住人,有些简陋,小老儿已经让人重新修缮,过几日便能焕然一新。” 高伯通连忙解释。

“不必劳烦。” 龙天策摆摆手,走到公案前,用手指抹了一下,指尖沾了些灰尘,“为官者,不在于衙署是否华丽,而在于是否能为百姓办实事。这灰尘,擦一擦就干净了;可若是心里的灰尘不擦,再华丽的衙署,也只是摆设。”

他的话,像一记无形的耳光,打在高伯通等人脸上,让他们脸上的笑容越发僵硬。

安顿好家眷后,龙天策屏退了所有乡绅,只留下郡衙的老吏,询问渤海的户籍、税赋、水利、防务等事宜。老吏起初还畏首畏尾,怕得罪乡绅,不敢说实话,但在龙天策耐心的引导和真诚的态度下,渐渐放下了顾虑,将渤海乡绅如何勾结官吏、虚报户籍、加重渔盐税、侵占滩涂的事,隐晦地说了出来。

“果然如此。” 龙天策听完,心中已有了数。渤海的问题,与他经历过的杞县、河东如出一辙——都是地方豪强与官吏勾结,盘剥百姓,阻塞民生。只是渤海地处边陲,情况更复杂些,乡绅们的势力也更盘根错节。

傍晚时分,高伯通派人送来请柬,再次邀请龙天策赴宴,还特意提及“备了渤海最美的歌舞,让殿下见识见识我渤海的风情”。

龙天策看着请柬,冷笑一声,随手放在一边,对亲卫道:“告诉高老先生,本王今日乏了,改日再说。另外,准备一下,明日一早,本王要去海边看看,体察一下渔民的生计。”

亲卫领命而去。

夜色渐深,郡衙后院的房间里,玉倾城端来一杯热茶,看着丈夫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渤海的夜空,神色凝重。

“在想什么?” 玉倾城轻声问。

“在想,这渤海的水,比河东更深啊。” 龙天策转过身,接过茶杯,“那些乡绅的虚情假意,不过是想让本王当个‘听话’的郡王,继续维持他们的利益。可百姓的日子,却过得如此艰难。”

他想起城门处那个孩童警惕的眼神,想起老吏隐晦提及的“渔税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