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你辛苦,可这大唐的江山,还需要你支撑。你若觉得累了,朕准你休假数月,调养身体,切莫说这‘辞呈’二字。”
龙天策心中感动,却依旧坚持:“陛下厚爱,臣心领。=*D0\0?·&小?说.?网%? ?~更°%新*最?快·×!然,臣去意已决。臣在渤海,亦可遥为陛下镇守北疆,若国有急诏,臣必星夜赶回,绝无二话。”
“国有诏,必回……” 秦珪喃喃重复着这句话,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龙天策的性子,一旦决定的事,很难更改。可他实在舍不得这位从龙之功、劳苦功高的老臣离去。
“天策,再考虑考虑,可好?” 秦珪的声音带着一丝恳求,“长安需要你,朕……也需要你。”
龙天策看着秦珪眼中的不舍,心中也泛起一阵酸楚。他想起当年与秦珪并肩作战的日子,想起秦珪被囚禁时自己的焦急,想起复位后君臣同心的默契……这份情谊,他怎会忘记?
但他终究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却不失恭敬:“陛下,臣意已决。”
恩荣加身:秦王封号显殊宠
秦珪看着龙天策决绝的眼神,知道再挽留也无济于事。他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却也带着对老臣的理解与尊重。
“罢了……” 秦珪松开龙天策的手,缓缓走回御座,“你为大唐操劳半生,功高盖世,既已心意已决,朕若再强留,便是不近人情了。”
龙天策心中一松,正欲谢恩,却听秦珪话锋一转:“然,你虽归渤海,却仍是大唐的擎天之柱,朕岂能让你空身而去?”
他提高声音,对内侍道:“传朕旨意!”
“臣等遵旨!”
“天策上将、渤海郡王龙天策,辅朕登基,平定内乱,推行新政,功在社稷,泽被万民。今其欲归渤海,朕虽不舍,亦当成全。特晋封龙天策为秦王,食邑万户,世袭罔替!”
“秦王”二字一出,满朝皆惊!王爵乃宗室封爵,异姓封王者,寥寥无几,足见秦珪对龙天策的恩宠之隆!
龙天策也愣住了,连忙推辞:“陛下,臣乃异姓,不敢受此封爵,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秦珪摆了摆手,继续道:“加授天策上将,此职乃朕特许,唯你可任!”
“加授中书令、尚书令,虽不亲理庶务,然中枢政令,需经你过目,以示尊崇!”
中书令、尚书令,皆是宰相之职,秦珪此举,无异于将朝政的最终审核权,象征性地交予龙天策,这份信任,古今罕见。
“加授司徒,位列三公,参赞机务,备朕顾问!”
一连串的封号与官职,如同重磅炸弹,在朝堂上炸开。这哪里是允许他归老,分明是给予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誉与权力!
“陛下!” 龙天策再次跪地,“臣何德何能,敢受此殊恩?请陛下收回成命!”
秦珪走下御座,亲自扶起他,眼神真诚而坚定:“天策,这不是赏赐,是朕的心意,是大唐百姓的心意!你受得起!你归渤海,朕赐你这许多职衔,一来是彰显你的功勋,二来是告诉你,无论你在何方,大唐的朝堂上,永远有你的位置!国有急难,朕一声令下,你必当归来,是不是?”
龙天策看着秦珪眼中的期待与信任,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秦珪的这些封赏,既是荣宠,也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那句“国有诏,必回”,此刻显得格外沉重。
“臣……遵旨。” 龙天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叩首,“谢陛下隆恩!臣虽归渤海,然心在长安,若国有诏,必星夜赶回,万死不辞!”
“好!好!” 秦珪扶起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才是朕认识的龙天策!”
归期渐近:长安春深别意浓
辞呈获批,封赏加身,龙天策归渤海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
百姓们闻讯,纷纷涌上街头,想要再看一看这位守护神都的英雄。有人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有人献上亲手缝制的衣物,有人跪地挽留,场面感人至深。
秦珪在宫中设宴,为龙天策践行。宴会上,秦珪与龙天策推杯换盏,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时而欢笑,时而感慨。
“天策,到了渤海,也要时常给朕写信,告诉朕渤海的风土人情,告诉朕孩子们的近况。” 秦珪举杯,眼中带着一丝不舍。
“陛下放心,臣定会时常向陛下请安。” 龙天策一饮而尽,“陛下也要保重龙体,勤于政务,切莫辜负百姓的期望。”
“朕省得。”
玉倾城与安澜皇后也在后宫设宴话别。两位相伴多年的女子,此刻都有许多话要说。
“倾城皇姑,到了渤海,要好好照顾自己和天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