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惊魂:一朝顿悟教官心
转机发生在一个月后的一次“突袭演练”。
那天,新兵们刚完成负重跑,累得瘫在地上,突然,营外响起了震天的呐喊声,箭矢“嗖嗖”地射进营内(用的是没箭头的木箭)。
“敌袭!敌袭!” 司马神风的吼声响起,他提着那把破山刀(未开刃),右臂挥舞,将射向新兵的木箭一一挡开,“拿起武器!列阵!”
新兵们慌作一团,有的找不到武器,有的吓得躲在石头后面,有的想冲出去,却被司马神风一脚踹回来:“送死吗?!忘了怎么列阵了?!”
混乱中,王小二被“敌人”(司马神风安排的老兵)的木刀砍中了胳膊,虽然不疼,却吓得脸色惨白。他下意识地按照司马神风教的“侧身躲避,反手格挡”的动作,猛地一躲,竟躲开了第二下攻击。
另一个叫李三的新兵,想起司马神风“包扎要快”的教导,在一个“受伤”的老兵倒地时,他迅速冲过去,用最快的速度,撒上草木灰,缠上布条——后来他才知道,那个“受伤”的老兵,其实是在模拟“动脉出血”,如果包扎慢了,就“死”了。
演练持续了一个时辰,最终,新兵们在司马神风的怒吼和指挥下,勉强击退了“敌人”,但也“伤亡惨重”——有二十多人因为“反应太慢”“配合失误”“不懂自救”被判定为“阵亡”。
演练结束后,司马神风站在操场中央,看着狼狈不堪的新兵们,声音依旧冰冷:“看看你们刚才的样子!这还是演练,敌人用的是木箭、木刀!要是真的战场,你们现在已经是尸体了!”
他指着王小二:“你刚才躲得不错,那是我教你的第三套刀法里的闪避动作,记住了吗?”
王小二一愣,下意识地点头——他这才想起,那个让他觉得“没用”的动作,刚才救了他。
他又指着李三:“你包扎得快,保住了一个‘战友’,这就是我让你们练包扎的原因!”
李三也愣住了,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
司马神风的目光扫过众人,空洞的左袖管在风中飘动,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知道你们恨我,觉得我严苛,觉得我变态。”
他举起右臂,露出上面纵横交错的伤疤:“这些伤疤,有的是敌人给的,有的是自己不小心弄的。但我这条胳膊,是因为什么没的,你们知道吗?”
新兵们摇摇头。
“安市之战,” 司马神风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刻骨的痛,“我当时是亲卫队长,因为一个疏忽,没注意到侧面的冷箭,不仅自己丢了胳膊,还连累了三个弟兄替我挡箭,死了……”
他顿了顿,猛地提高声音:“我教你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是用弟兄们的命换来的!我逼你们练,是不想你们像他们一样,死得不明不白!”
“你们可以恨我,但你们必须学会!因为只有学会了,你们才能活着回来,才能见到你们的爹娘,才能……不成为别人的累赘!”
说完,他转身就走,右臂微微颤抖——那是激动,也是旧伤隐隐作痛。
操场上一片寂静。
新兵们看着他的背影,想起他空荡荡的左袖管,想起他嘶哑的吼声,想起他一遍遍纠正动作时的偏执,忽然明白了什么。
王小二喃喃道:“原来……他不是故意折磨我们……”
李三的眼眶红了:“他是在教我们怎么活……”
那天晚上,新兵们没有抱怨,没有偷懒。他们主动拿起武器,一遍遍练习白天的动作,互相纠正错误,甚至有人去请教司马神风“刚才哪里做得不对”。
司马神风坐在营门口的石头上,看着操场上灯火通明的景象,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光。他没有上前,只是默默地抽着旱烟,烟圈在夜空中,缓缓消散。
铁血亦暖:新篇共谱渤海春
从那以后,新兵营的气氛变了。
训练依旧艰苦,司马神风的要求依旧严苛,但新兵们的眼神变了——从抵触、畏惧,变成了敬畏、坚定。
他们会主动提前起床,加练负重跑;会在休息时,互相切磋刀法;会缠着司马神风,听他讲当年的战场故事(虽然他讲得很少,且总是很简略)。
王小二成了最刻苦的一个,他总说:“教官丢了胳膊都还能打仗,我有两条胳膊,凭什么不努力?”
李三则对“战场急救”产生了兴趣,经常向司马神风请教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司马神风虽然嘴上骂他“不务正业”,却会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诉他。
司马神风也变了。他依旧很少笑,依旧会吼人,但眼神里的冰冷,渐渐被一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