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节刚把那帮笑里藏刀的皇商送走,还没来得及在他那张宝贝躺椅上躺下,喘口气,就见一名亲卫快步走了进来。+求.书?帮? .首^发_
“大人,王启年大人求见。”
【哟,说曹操曹操就到。】林知节的眉毛挑了一下,【我这‘情报分析司’的首任主官,上任也有半个多月了,也不知他把摊子搭得怎么样了。】
自从武举殿试结束,王启年被皇帝破格任命,执掌这个新成立的、首属于军务参赞府的神秘机构后,他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林知节给了他一笔启动资金和一队人手,然后就彻底当了甩手掌柜,任由他自己去折腾。
林知节对王启年的期望很简单:我不需要你去搞什么飞檐走壁的刺杀,也不需要你去收买什么敌国高官。我要的,是一个能坐在京城,仅凭公开或半公开的信息,就能分析出敌人动向、预判出市场波动的“数据分析中心”。
这是一种超越了这个时代理解范畴的情报理念。林知节也不知道王启年这个古代的“逻辑鬼才”,到底能领悟几分。
“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王启年一身便服,快步走进官署。和他一同进来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混合着旧书卷和墨水味的“图书馆气息”。
他比之前在学院时,清瘦了不少,眼窝微微下陷,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有无数的数据流在其中飞速闪过。
“老师。”王启年见到林知节,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弟子礼。-6_吆~看?书?枉/ ~追`醉~新_章`节?在私下里,他还是习惯这样称呼林知节。
“坐。”林知节指了指刚刚皇商们坐过的位置,“看你这风尘仆仆的样子,是刚从故纸堆里爬出来?”
王启年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少了些在军营里的肃杀,多了几分书生的腼腆。
“老师慧眼如炬。学生这半个多月,哪儿也没去,就带着人,泡在了户部、大理寺和京兆府的卷宗库里。”
【很好,路子走对了。】林知节心中暗赞。比起去酒馆茶楼听那些不靠谱的流言蜚语,这些官方的、枯燥的、积满了灰尘的卷宗,才是信息时代之前的“大数据”宝库。
“有什么收获?”林知节懒洋洋地问道,顺手给自己倒了杯茶。
王启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怀里,掏出了一份用线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册子,双手呈上。
册子的封面上,用他那手漂亮的楷书,写着一行字:《关于京城主要皇商集团之背景、利益链及潜在风险分析报告(初稿)》。
林知节看到这个标题,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
【好家伙!这小子可以啊!这标题,这格式,深得我心!己经有后世咨询公司行业分析报告的雏形了!】
他接过册子,翻开了第一页。
报告的行文风格,简洁、干练,全是干货,没有一句废话。
“张远,籍贯徽州,‘西海商行’大掌柜。主营业务:丝绸、茶叶、南洋香料。`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其堂妹,乃宫中德妃。其商行最大的主顾,是内务府……”
“李茂,籍贯山西,‘晋源票号’东家。主营业务:票号汇兑、皮毛、药材。其义父,乃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非历史人物)……”
“赵通,籍贯两淮,‘淮盐商会’理事。主营业务:盐引、漕运。其背后靠山,疑为某位不问政事的郡王……”
报告将刚刚那三位皇商的背景、靠山、主营业务,扒得底裤都不剩。每一条信息的后面,都清晰地标注着来源——《户部商税黄册·卷三十七》、《大理寺商事纠纷录·卷八》、《京兆府年节走礼备案》……
林知节看得津津有味,【漂亮!这小子不仅有逻辑分析能力,还有极强的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他己经懂得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垃圾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并进行交叉验证了。这是天生的情报分析师啊!】
他翻到后面,更是眼前一亮。
王启年不仅分析了他们的背景,更通过对历年兵器监采购账目和皇商们纳税记录的比对,敏锐地发现了他们“以次充好、虚报价格”的种种劣迹。
“……据《兵仗局采买录》记载,去年冬,张远之‘西海商行’,为北境守军供应牛皮一万张,用于制作冬衣。然,据《通州入关货物查验清单》显示,该批牛皮产地为蜀中,皮质较次,市价远低于其上报之‘北地头层牛皮’。据学生估算,仅此一项,其虚报之利润,当在白银三万两之上……”
报告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