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穿越考科举?不,我直接当主考官 > 第二百零二章:第一次“可行性论证会”

第二百零二章:第一次“可行性论证会”

投入产出比?”

这个全新的词汇,让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李三思朗声道:“正是!报告测算,若运河建成,仅漕运一项,每年可为国库节省运费、耗损,折合白银不下一千二百万两!沿途商税,预计十年内,可增长五倍以上!更可盘活南北数十个州府之经济,其间接之利,不可估量!而其总投入,若分摊二十年,每年所需,尚在户部可承受范围之内。此乃一本万利之买卖,何来动摇国本之说?”

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冰冷而清晰地报出了一连串数字。每一个数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在张居正的心坎上。张居正愣住了,他本能地想反驳,却发现对方的算法闻所未闻,自己竟无从下手。

不等众人消化完,又一人出列。

“启奏陛下,臣,神机营指挥使秦风,有本奏!”

秦风一身戎装,气势沉稳,手中同样是一份奏本:“臣奉林大人之命,提交《大运河军事战略价值分析》。运河一旦贯通,朝廷大军自京城出发,半月可抵江南,一月可达岭南。粮草军械,水路运输,成本仅为陆运之十分之一,速度却快三倍!此乃帝国之生命线,国家之主动脉!有此运河在,则南北一体,再无尾大不掉之忧!何来虚名之说?”

如果说李三思的报告是经济账,那秦风的分析,就是一剂强心针,首接打进了皇帝的心里。

李世隆的眼神,瞬间亮了。

而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跑进殿内,高声道:“陛下,通州八百里加急奏报!”

陈凡的奏折,来得恰到好处。

奏折上,没有谈未来,只谈现在。他用详尽的数据,罗列了当前漕运系统的“十大痛点”:河道淤塞、运力低下、纤夫困苦、沿途关卡盘剥严重、漕粮损耗惊人……每一条,都触目惊心,都是朝廷积弊己久的顽疾。

这三份报告,如同一套精心设计的组合拳。

李三思的经济报告,回答了张居正“钱从哪来,值不值得”的问题。

秦风的军事报告,回应了李世隆对“实际功用”的关切。

而陈凡的现状报告,则无声地反驳了孔伯都的“暴政论”——与其守着这千疮百孔的旧制让百姓继续受苦,新建运河,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德政”?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沉默。但这一次,沉默的变成了孔伯都、汪荃等人。他们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从宏大叙事入手的攻击,被对方用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极其务实且精准的方式,一一拆解得支离破碎。

他们就像一群准备用诗词歌赋来辩论的文人,却遇到了一个拿着计算器和地图跟你谈物理定律的工程师。

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李世隆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个自始至终都像个局外人一样的林知节身上。

他看到林知节终于抬起了头,迎着他的目光,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没有辩论胜利的得意,只有一种“看吧,我都安排好了”的轻松,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困倦。

仿佛对他而言,这场决定帝国命运的朝堂对决,不过是一场略显乏味的、需要他亲自到场监督一下的部门汇报会而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