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亮剑:我土法灭倭 > 第153章 卫生

第153章 卫生

,将战士和百姓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第三步,“扫盲与科普”:以“星火技术学堂”为基础,在各个村庄开办农民夜校。不仅教大家识字、算术,更要向他们普及最基础的卫生常识、农业知识和科学道理,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

李云龙起初对这份计划,是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的。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些“婆婆妈妈”的、赵刚才会关心的事。他一个军事主官,天职就是打仗,哪有功夫去管老百姓喝不喝得上干净水,用不用得上好犁头?

但在赵刚的“强行要求”和“政治说教”之下,他还是不情不愿地,跟着去了一个作为试点的、名叫“下口村”的小村庄视察。

然而,就是这次视察,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他看到,村口那口曾经浑浊不堪的老井旁,多了一个由沙石和木炭构成的、看起来有些简陋但却异常有效的过滤装置。村民们打上来的井水,清澈见底。孩子们再也不会因为喝了生水而闹肚子。

他看到,田地里,几个壮劳力,正扶着一架由兵工处打造的新式曲辕犁,轻松地翻动着坚硬的土地。那犁,比传统的老式犁,效率高了不止一倍。

他看到,村里的祠堂里,到了晚上,灯火通明。几十个白天还在地里劳作的庄稼汉和妇女,正歪歪扭扭地,在林向北编写的、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上,学习着写自己的名字,学习着计算家里的收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对知识的、前所未有的渴望。

李云龙的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一支强大的军队,绝不仅仅是靠着几件新式武器就能支撑起来的。它需要一个富足、文明、并且万众一心的根据地,作为它最坚实的后盾。

他从一个单纯的军事指挥官,开始向一个懂得“经营根据地”的战略家转变。

回到团部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团所有的宣传干事都召集了起来,唾沫横飞地,亲自给他们下达了任务。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在各个村庄,不遗余力地推广着林向北的“星火计划”,那股子热情劲儿,比他当初推销“没良心炮”还要足,俨然成了这个计划最卖力的“首席推销员”。

独立团根据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其战斗力的异常提升,终于,也引起了386旅旅长的高度重视。

在听取了军事观察员王科长那份充满了震惊与赞叹的详细报告后,旅长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亲自带一个考察团,前来独立团“取经”。

旅长本以为,自己会看到一支装备精良、杀气腾腾、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王牌部队。

但他看到的,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看到了整洁的村容,看到了道路两旁新建的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点。

他看到了田地里,正在使用新式农具、精神饱满、引吭高歌的农民。

他看到了夜校里,那些眼神明亮、正在努力学习识字的战士和百姓。

他看到了集市上,那些因为“肥皂贸易”而变得日益繁荣的、充满了生活气息的交易景象。

他更看到了在老鸦峪那座巨大的、组织严密的地下兵工厂里,那些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为这支军队锻造着未来的工匠和学员。

在考察结束时,旅长将李云龙、赵刚和林向北叫到了一起。他看着眼前这三位风格迥异,却又配合得天衣无缝的“铁三角”,感慨万千。

“我以前总觉得,”旅长看着李云龙,由衷地说道,“你李云龙能打,是靠着一股子不要命的狠劲,是靠着你那不讲道理的‘亮剑’精神。”

“现在我才明白,”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林向北和赵刚的身上,“你们真正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你们的‘剑’有多锋利,而在于,你们懂得如何去铸造一把所向披靡的‘剑’,更懂得如何用这把剑,去守护一片能让庄稼茁壮成长、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犁’下之地!”

旅长回去后,立刻向师部和总部,提交了一份极具分量的、关于独立团“军工+民生”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的详细报告。

这份报告,在八路军的高层,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独立团的经验,被作为“敌后根据地建设的典范”,向全军区推广。

“晋西北铁三角联合兵工处”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获得了来自上级更多的、前所未有的政策和资源倾斜。

而林向北的名字,也第一次,真正地,以一个“具有高度战略眼光的复合型人才”的身份,进入了八路军最高层的视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