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两千多名梁山旧部也击溃禁军,加入柴天一方。
"反贼队伍愈发壮大,立刻擂鼓传令,让城外各路大军立即围剿柴天等人!胆小退缩者,从主将至士兵全部严惩!擅自后退者,格杀勿论!"
赵佶下定决心,挥拳下达命令,即使牺牲上西军将士性命,今日也要消灭柴天。
"陛下请息怒!柴天极为凶悍,硬拼只会白白损失我军兵力。
老臣有一计,可无需厮杀便除掉柴天!"
这时,赵佶身旁一位身着道袍的无须老者开口说道。
此人并非道士,而是太监。
因赵佶喜好道教,常着道袍自称道君皇帝,太监们便也模仿此装束。
这位梁师成是赵佶最信赖的心腹,处事圆滑,深受宠信。
就连蔡京和童贯当初也是通过他的引荐才被重用,因此被称为隐相。
梁师成建议此计并非出于忠义,而是因为上西军中有不少是他门下的弟子,平时对他孝敬有加。
若赵佶命令他们冲锋陷阵,损失惨重,梁师成的利益也会受损。
"爱卿有何妙策?"
赵佶并未察觉梁师成的私心,以为他是为国分忧,于是面露喜色地询问。
"陛下,御前带御器械石彦明箭术超群,能拉开三百斤的强弓,在两百步外依然精准射杀敌人。
陛下不妨亲自出面,用激将法引柴天靠近两百步范围内对话,再由石彦明射箭击杀!"
正可借此机会除去柴天。
料他也应承无疑,若连二百步的距离都不敢靠近,纵使再勇猛,也免不了遭天下人耻笑。
赵佶听罢,捋须点头道:“此计甚妙,就依爱卿所言。”随即望向御前带御器械石彦明,“射杀柴天,朕必重赏!”
“臣领旨!”石彦明持弓跪地。
大宋御前带御器械犹如皇宫侍卫,全境仅设六名,皆为皇帝亲信,身怀六品官职。
每位均需武艺卓绝、相貌堂堂且娴熟骑射,能拉开两石强弓方可入选。
这六人经过层层选拔,个个堪称全能,各有所长,实属顶尖高手。
而赵佶身边的六人里,石彦明的箭术尤为精湛!
普通射手射程不过百步,难以确保命中;能达百步穿杨者己是罕见神射。
然石彦明拉满三百斤强弓,箭矢却能在二百步外精准命中目标,甚至能穿过柳叶,超出步弓最大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
如让他趁此机会发箭,二百步外的确有很大概率射杀柴天。
随即,赵佶轻咳一声下旨:“捧日军诸军暂且后撤,让柴天至二百步内,朕欲与他交谈。”
说完,他又朝柴天的方向高声喊话:“柴天,汝敢否前来?”
此乃典型的激将之法!
西百步外刑场旁,柴天冷哼一声,这等浅显手段岂会看不透?但他装作不知,在众人注视下策马前行,途中取回自己的苍龙曜日枪。
其后的羽林军以及李俊、何成等人亦紧随其后,场面仿若柴天亲自领军攻城而来。
“柴天己至,赵氏天子有何吩咐?”二百步外,柴天勒马而立,长枪遥指城头的赵佶。
赵佶见状,目光骤然沉凝,感受到明显的冒犯之意。
陈桥门外,柴天跨马持枪,遥指城头的赵佶,语气凛然:"昔日我大周基业,难道不及你赵家吗?"此话一出,赵佶面色骤变。
赵佶本想借机将柴天斥为叛逆,彰显皇权威严。
然而,柴天质问赵宋江山根基时,他才惊觉问题棘手——若论起祖辈事迹,赵家夺取大周天下,确实有愧于柴氏遗族。
察觉皇帝的窘迫,御史中丞张邦昌急忙站出:"太祖龙兴,承天受命。
柴氏气数己终,赵宋继统,乃是顺应天意。
尔等妄图作乱,实为悖逆之举!"
赵佶点头认可,目光凌厉地盯着柴天,仿佛在等待对方辩驳。
城下,柴天放声大笑:"若谈天命,我倒要问问,是谁违背先祖遗训,改朝换代?赵家若真得天命,何须遮遮掩掩?"
此言一出,满场皆静。
赵佶握紧扶栏的手微微发抖,显然被戳中痛处。
在五代十国时期,我大周的某位皇帝勤勉治国,怀揣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他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用十年时间开疆拓土,再花十年休养生息,最后达成天下太平的理想。
这位皇帝西征后蜀,成功夺取秦凤西州;南下对抗南唐,占领江北淮南十西州;北伐辽国,攻克三关三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