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51章 足以胜过十万大军

第51章 足以胜过十万大军

然而,作为普通士兵且后来才依附柴天的辽人,起初心中颇为忐忑,担心投效不同国族可能会遭歧视。

例如许多辽人在投降金国后,作为附属部队,待遇极差,几乎沦为金人的走卒,仅能在随军获胜时分得些许战利品残余。

即使立下战功,所得奖励也很少,一旦战败,则面临严厉惩罚。

幽州辽人因不满金国统治,见到柴天和耶律余里衍后主动归顺。

作为辽国驸马的柴天并未对他们另眼相看,而是平等对待,将其编入六军。

这些辽人战士渴望建功立业,与时迁、段景住一同冒险夺取金国战马。

然而,他们一首担忧自身身份可能无法融入中原阵营。

首至今日,柴天以千两黄金表彰时迁和段景住,又分赐百余名有功之士总计三千两黄金,人均可得数十两。

这样的奖励远超寻常,甚至超过辽国贵族对功臣的赏赐。

当看到手中沉甸甸的金条时,这些辽人战士感动至极,热泪盈眶。

这一刻,他们深知,追随柴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公正的赏罚。

即便战死沙场,家人也能获得妥善安置。

这份慷慨证明了柴天的诚意。

不仅是金钱激励,柴天千金买骨的姿态更让辽人战士深感被重视。

面对他们的激动情绪,柴天亲自下堂扶起众人,称功劳属于大家,公平对待是他一贯的原则。

他既安慰又鼓励,肯定了将士们的努力,并承诺未来继续重奖功臣。

柴天派时迁和段景住前往长城外,原意不过是让他们借助过往经验,秘密购入数千匹战马,以增强骑兵力量。

没想到这两人胆识过人,竟带着百余勇士潜入敌营,历经半年谋划,不仅完成任务,还超额交付三万匹良驹,足以装备万余精锐骑兵。

如此成就,相当于斩获十万大军的实力,无疑是巨大功绩。

柴天对此深感欣慰,公开赞扬并给予重赏。

“时迁兄、段兄,实至名归!”诸将纷纷祝贺,更有人戏言日后要请宴庆功。

时迁与段景住闻言喜形于色,内心感激不尽。

自投效柴天以来,他们终于找到归属感,得以施展才华,收获肯定。

回想在梁山时,因出身低微常遭冷眼,如今得遇明主,倍感珍惜。

柴天不仅赋予荣誉,更以千两黄金及勋田厚报,令二人倍感振奋。

此等厚遇,令他们愈发决心为柴天建功立业。

士为知己者死!

厅堂上,时迁与段景住向众将回礼,鞠躬不己。

片刻后,堂中渐渐平静。

“启禀主公,您命我打造的布面棉甲己成,这是样品,请主公审阅。”汤隆手托木盒而出。

柴天闻声,笑容愈加明朗。

此乃他离幽州前交代之事,将布面甲的制法教予负责军械监造的汤隆。

汤隆果然不负所望,柴天归来不久,便制出前所未有的布面甲。

见汤隆呈上的甲胄,柴天大笑:“汤隆,此功不小,再赏千两黄金!”

柴天何以如此喜悦?因布面甲堪称当世战场奇技!

得此甲,足以胜过十万大军。

此刻,柴天见到汤隆献上的布面甲,心中欢喜难掩。

在他眼中,这件甲胄胜似十万雄兵。

布面甲以布为表,但此布非同寻常,由厚棉布经繁复工序捶制而成。

内嵌甲片,以铆钉固定,与传统扎甲需两千余片甲叶相比,布面甲仅需六百余片稍大的甲叶即可完成。

制作工艺和时间均较扎甲更为简捷,防护力却不逊分毫,甚至更佳。

历史上,布面甲于蒙元时期问世,至明朝得以普及。

在火器逐渐普及的时代,传统扎甲因无法有效抵御火器而逐渐被淘汰,而布面甲凭借其独特的防护特性崭露头角。

相比扎甲,布面甲不仅能更好地应对火器威胁,在对抗弓箭时同样展现出更高的防护能力。

此外,布面甲的重量仅为扎甲的一半左右,极大地减轻了士兵的负担,从而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持久力。

扎甲的重量通常达到六十斤,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长时间负重都会显著削弱战斗力。

而布面甲通过减少甲叶数量将重量降至三十斤上下,既保证了防护性能,又增强了灵活性。

同时,布面甲便于个人穿戴,无需辅助人员的帮助,这在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

例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