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82章 脸上浮现出些许喜色

第82章 脸上浮现出些许喜色

汴梁皇宫内,赵桓听完石彦明等人带回的柴天答复后,面色骤变:“吴相!这柴贼收下朕的妹妹茂德,却仍不肯出兵,还要求粮草先行!这就是你的妙策?”

这一句便显现出赵桓的无能与短视。/x~t,i¨a~n\l*a`i/.`c/o,m·

当时吴敏献策,仅提议先提供部分粮草,并许诺将帝姬嫁与柴天为妻。

然而赵桓未依此行事,他选择立刻将帝姬送走,却舍不得先行交付金银粮草。

此举不仅偏离了吴敏的原计划,更是赵桓擅自决定的结果。

如今赵桓的谋划未能奏效,便将责任推到吴敏身上……这让吴敏心中颇感不悦。

眼见皇帝这般吝啬,汴梁局势又危如累卵,看来是时候考虑与金军主帅完颜宗望有所接触,为自己谋求一条退路了……

此刻,汴梁皇宫内,因赵桓推卸责任而遭责难的吴敏表面上虽显惶恐认错,内心却己开始思索是否要主动联系金军主帅,为自己预留后路。

实际上,自金军围城以来,吴敏与唐恪、耿南仲等人早己暗中盘算此事,即所谓的议和甚至投降。

若能成功议和令金军退兵,则无需屈膝投降。

即便是在大宋,即便面对赵桓这样的昏君,他们依然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大宋实权,掌控诸多利益。

议和即便需要付出大量岁币,也不会动摇他们的根基。

作为大宋重臣,送出的岁币终会由百姓承担,丝毫不会影响其财富积累。

况且,就算议和,赔偿的也是国家财政,并非他们个人财产。

至多不过是国库暂时减少盈余,使他们短期内无法继续搜刮民脂民膏罢了。

但议和亦能帮助他们与金军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潜在盟友。

毕竟赵桓对金军心存畏惧。~嗖~艘*小?税,枉? ·首\发+

将来若有朝一日赵桓欲更换宰辅,吴敏也可寻求金军支持,借助金国力量施压,迫使赵桓保留其职位。

历史上的秦桧正是如此行事。

由于金国对秦桧颇为欣赏,因此宋高宗赵构多年间未曾更换宰相,致使秦桧权势日盛,甚至一度威胁到了皇权。

并非赵构不愿更换宰相,而是秦桧在金国眼中被视为南宋最合适的谈判人选,能为金国带来最大利益!

因此,金国坚决反对更换秦桧,若强行替换,金国极可能挥师南侵。

即便此时尚未进入南宋时期,但从蔡京开始,大宋宰执们的行事风格便一脉相承。

不过,吴敏这些念头都深埋心底。

即使私下与金军联络,也需要恰当的时机。

最好是在柴天出征后,金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既畏惧柴天,又难以全取汴梁之时,才会愿意坐下来谈判,并依赖吴敏等人从中争取更多利益。

如今金军看似即将攻陷汴梁,此时谈及议和之事,金国必然不会接受。

毕竟攻占汴梁可收获全部人口与财富,而议和仅能得到部分赔偿。

吴敏并非愚钝之人,深知如何最大化自身利益。

他虽对赵桓有所不满,却仍压下情绪说道:“陛下息怒!

柴贼远道而来,定己缺粮。

加之又有五万河北叛军投靠,其粮草更加捉襟见肘。

现下局势,臣以为应暂且隐忍,先拨付十万石粮食、十万贯军费,助其出征。

待柴天起兵,金军必生顾忌,进而退却。

届时我朝便可趁机与金军和谈。”

赵桓闻言挑眉:“和谈?金人狼子野心,怎会轻易答应?”

赵桓语调中带着几分犹疑,可见这位新帝内心早己存有和谈之意。^求_书+帮! ¢毋?错`内?容,

只是金军气势汹汹,仿佛志在一举灭亡汴梁与大宋,令赵桓缺乏主动提出和谈的勇气。

设身处地思考,若他是金军统帅,在即将攻陷汴梁之际,定不会轻易议和。

“陛下所言甚是,如今金军恐怕并无议和之意。

但我们若利用柴天牵制金军,只需等待数日,各地勤王之师便会汇聚汴梁城下。”

“到那时,即便金军再强悍,面对我大宋数十万援军,也必须有所顾忌。

如此一来,议和便成为金军的最佳选择。

不仅金军如此,就连那叛逆柴天,在我大宋数十万大军面前,也难逞威风。”

听罢此言,赵桓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浮现出些许喜色。

他之前发火,只因感觉吃了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