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87章 这霹雳炮声早已熟悉

第87章 这霹雳炮声早已熟悉

李纲浑身浴血,仍执着地叩击宫门:"张邦昌,开门!城外将士盼着朝廷的指令,等待出击的号令,目光中满是焦灼!如今金兵压境,若此时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敌寇猖狂而不作抵抗,这岂合情理?若错失良机,来年秋日,金兵必卷土重来!"

张邦昌站在城墙上,眉头紧锁,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李纲,休要再闹!这是皇上的旨意。+r?c,y,x*s~w..~c^o*m_

你尽可坚守忠义,但皇上也有他的考量。

"

张邦昌并非单纯奸佞之辈。

虽被历史定性为奸臣,实则靖康年间真正的祸首是吴敏、唐恪等人。

他本人不过是在徽宗朝任太宰时,被推至金营为人质,后又被金人扶持建立伪楚政权,实属无奈之举。

金兵撤离后,他迅速归降南宋,并表明心迹,足见其并非叛逆本质,而是一个圆滑世故的小人物。

回到眼前,张邦昌因天性不算歹毒,故而出言劝慰李纲,希望他顾全大局,莫扰圣安。

北宋末年,金军压境,大宋皇宫内正举行一场关乎国运的会谈。

皇帝赵桓与吴敏、唐恪、耿南仲及少宰李邦彦等人,正在接见金使时立爱,商讨议和事宜。

皇帝己决意求和,几位重臣也纷纷附和。

即便李纲极力反对,也难以扭转局势。

他们认为,李纲不过是个固执的书生,如同在徽宗朝时一样,稍有不满便会被贬谪至岭南。

张邦昌虽身为太宰,却因性格太过正首,未能参与议和。

而李邦彦虽官职稍低,却因善于迎合权贵,得以留在议和的核心圈子中。

张邦昌只能在宫门外,与李纲聊些家常。

李纲听闻张邦昌的话后,心中有所触动。

他质问皇帝是否低估了金军的威胁,认为金人不过是暂时的侵略者,而幽州王柴天才是真正的隐患。

李纲首言不讳:“金人并非简单的掠夺者,他们的野心昭然若揭。`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

若非幽州王与西军及时救援,汴京早己陷落。

金人一旦入主中原,必将带来灭顶之灾,大宋将陷入前所未有的浩劫。”

他进一步指出,即便幽州王柴天日后称帝,也不过是历史的重复,赵宋家族仍可保有荣华富贵。

与其屈辱求和,沦为金国的傀儡,不如放手一搏,捍卫国家尊严。

李纲的话语饱含深情,每一句都源自内心深处的忠诚劝谏,连张邦昌听了都不禁点头赞同。

还未等张邦昌回应,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冷哼:“休想以和平禅位来保全荣华富贵!这就是你的主张?难道要朕拱手交出祖宗留下的基业,任由那叛贼占据?”说话的人正是新帝赵桓。

他刚与金国使者时立爱会面商定和谈事宜,得知李纲受伤守在宫门外,担心背上杀害忠臣的罪名,特意赶来打算下旨驱赶李纲。

然而,才刚走到近前,就听见李纲振聋发聩的一席话,赵桓顿时怒不可遏。

李纲见状,强忍伤痛大声说道:“臣绝无此意,只是提醒陛下金人的威胁远胜于其他!金人野心勃勃,若此时放虎归山,日后必定卷土重来,给大宋带来灭顶之灾。

那时他们将如猛兽般残害百姓,生灵涂炭。

而中原内部更换统治者,不过换个姓氏罢了,并非生死存亡的大事。”

“内外孰轻孰重,请陛下三思!如果陛下能励精图治,整顿朝政,赢得民心,即便柴家想取而代之,天下人也不会答应。

这是臣肺腑之言,请陛下深思熟虑!”

李纲的话音刚落,赵桓却冷笑道:“金人固然可恶,但那柴贼同样野心勃勃!朕有自己的考量。

攘外必先安内,朕宁愿与友邦为伍,也不愿纵容内患。

这大宋江山,朕自有主张!”

“攘外必先安内,朕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又能怎样!”赵桓站在宫墙高处,身穿龙袍,双手负后,冷冷注视着下方的李纲,怒声喝道。/k?a*n^s`h-u_y.e~.¢c*o?m_

这严厉的一喝,清晰地揭示了赵桓内心的真正想法。

在他眼中,金国虽强,但远在万里之外,不过是可议和的邻邦,最多增加些岁币罢了。

比起赵宋每年从民间搜刮的赋税,这些岁币实在微不足道。

只要金军撤退,赵桓仍是大宋之主,尽享人间至高的荣华富贵。

而柴天却是赵宋的大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