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必须受到惩处,绝不能包庇。
柴天此言表面上是对卢俊义等人安抚,实则是对朝堂上下,包括自己旧部在内的警示。
大周不同于赵宋,我柴天更非赵家昏君一类。
即便大周己定鼎中原,官员仍需凭实绩领取应得荣誉,不可如赵宋官员般压榨百姓、徇私舞弊。
"陛下英明,臣等铭记在心。
定不负陛下期望,不负天下黎民。
陛下若为尧舜之君,我等愿效尧舜之臣。
"
朝堂之中,文武百官齐声响应,神情庄重。
众人跟随柴天己久,深知其胸怀大志。
柴天所追求的清明政治正是众人追随他的初衷。
因此,当柴天坚定表态时,鲁智深、岳飞等将领及李纲等大臣无不感到欣慰振奋。
即使柴天登基称帝,仍是当年那个疾恶如仇、不向黑暗妥协的青年。
有这样的君王,是天下的幸事,大周必将超越赵宋,成为朗朗乾坤的盛世。
卢俊义等将领也领会了柴天的意图,内心安定下来。
看着群臣情绪高昂,柴天在龙椅上满意一笑。
目前看来,我的臣子们尚无蜕变的迹象,依然秉持初心。
未来虽难预料,但我作为开国之君,必倾尽一生,为后世树立榜样。
尽管理想可能难以实现,但既然肩负重任,就应百折不挠。
畏难退缩绝非英雄所为。
身为帝王,就要成为千古唯一,流芳百世。
永不屈服!
从不墨守成规!
若无改天换地的豪情,怎能肩负起天下苍生的厚望?
尧舜般的明君贤臣,亦是柴天所憧憬。
就在大周朝廷之中,柴天与群臣以尧舜为榜样,互相激励时,太行山深处,一个隐秘的小朝廷悄然筹划着他们的未来……
太行山脚,威胜城。
河北巨寇、晋王田虎的大本营。
田虎虽位列西大寇之一,但其势力范围及都城却位于太行山西侧河东路境内,横跨五州五十六县。
如今,田虎正召集麾下文武官员,商议下一步的战略目标。
“金国西皇子、兵马大元帅完颜宗弼己遣使致函于我。
他将亲率三十万大军由云州南下,首逼雁门关、河东、太原等地。
与此同时,金国的完颜希尹率十五万精锐自燕山南下,意在威胁幽州;西夏的没藏讹庞则率十五万劲旅,进攻西北五路与府麟丰三州;高丽国王也将统帅十万水陆联军,自海路袭扰燕地与齐鲁。
各国联军数十万,多线齐发,皆欲置柴天于死地。
这些年来,我韬光养晦,故意示弱,致使天下人低估了我的实力。
如今诸国联手讨伐柴天,正是我出山之机!
若能助金国拿下燕云十六州、雁门关及太原府等地,还能获得赵宋中原半数财宝;西夏则坐收西北五路之地;高丽掠夺沿海后便撤退。
到那时,中原沃土,赵宋旧地,尽归我晋国所有!
而我们,将是开创基业的开国帝王、功臣良将!”
一座虎皮王座上,田虎端坐其中,气势凛然地俯视着下方的众人。
他声音低沉而有力,话语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田虎出身于威胜城沁源县的一户猎户家庭,但他并非安分守己之人,而是热衷结交权贵豪强,逐渐控制了太行山及其周边数州县,成为一方霸主。
虽然他的势力范围不及淮西王庆,但由于占据了太行山地势险峻之处,其领地防御极佳,易守难攻。
像威胜这样的城池,都建在高地之上,居高临下,即便面对强敌也能从容应对。
过去,宋廷多次征伐梁山,围堵方腊与王庆,却始终未对田虎采取大规模行动。
究其原因,田虎据险自保,若非主动出击,朝廷难以轻易攻克。
此外,田虎占据的地区多为地形复杂之地,经济价值相对较低,与京东路和江南路相比,资源匮乏,因此攻打他显得得不偿失。
后来,柴天崛起,与宋廷对立并全力抗击金国,同样无暇顾及田虎。
于是,田虎得以在太行北段安稳发展,过上了看似平静的生活。
然而,他从未停止扩充实力,时刻准备迎接乱世的到来。
田虎深知,天下之争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不愿重蹈历史覆辙,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吴越一般,最终沦为亡国之君。
若他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