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势凌厉,似无人之境。
“噗!”“啊!”随着惨叫声此起彼伏,奚人阵中不断有人马倒下。
一名奚人首领震惊道:“这南蛮少年究竟如何练就这般勇猛?片刻之间己让上百勇士折损!”
杨再兴勇猛无双,众人早己料到此战会有重大伤亡,却未想到伤亡速度竟如此之快。
转瞬间,他己连续斩杀百余名奚人战士,攻势如潮水般不可阻挡。
若继续这般推进,这数千名奚人精锐恐怕支撑不了半个时辰。
更令人忧虑的是,当前被他冲击的目标正是奚人部族首领萧干的亲族子弟。
奚人虽分为诸多部族,但以萧干首属部族实力最为雄厚。
这支首属部族号称十万帐,其中八千精锐更是萧干的亲信,构成了他卫队的核心力量。
然而,眼前杨再兴所面对的并非萧干的核心兵力,而是外围由其他部族组成的两千精锐。
这表明即便在奚人内部,也有着明显的阶层划分。
萧干选择将非核心部族部署在外围,看似分散风险,实则埋下隐患。
当战争处于劣势时,这种布局的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强大的敌人,非核心部族可能难以承受压力,而萧干的嫡系部队又无法及时支援。
此时,周军大举压境,仅凭一位年轻将领便令奚人闻风丧胆。
这位将领孤身奋战,战绩斐然,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
奚王萧干面对强敌,不仅未主动出击,反而选择龟缩于心腹大军之中,让外围部族的战士充当炮灰。
他对本族尚且如此偏袒,更不必说对其他部族。
于是,心疼部下伤亡的奚人族长率先心生不满。
“守不住了!守不住了!”
“奚王治下不公,只顾自身安危,让我们冲锋陷阵,为何还要效忠于他?”
随着愤怒情绪的蔓延,有人高声呐喊,最终两千余奚人外围精锐溃散。
“完了完了,周军小将太强,我们抵挡不住!”
“冲啊,冲杀出去!为何萧干自己不上阵?难道因为我们不是他的首属部族,就要白白送死?”
“奚王只顾自家实力,视其他部族如草芥,实在不齿!”
“他行事不公,我们何必为他卖命?各自逃命吧!”
奚人余部虽为同族,但命运截然不同。
察觉此情后,外围部族率先溃散。
而杨再兴勇猛无双,岂会错过良机?他持枪突入敌阵,趁其混乱之际大展神威。
“想活命的,随我反攻敌后!”
杨再兴并非莽夫,尤其在岳飞麾下,他既有盖世武勇,亦不乏智谋。
然而,大周军势强盛,只需正面出击,便能所向披靡。
杨再兴独自闯入敌阵,心中明白即便自身骁勇,也无法消灭萧干身边数万奚人亲卫。
他此行并非意欲屠尽奚人,而是要活捉萧干献给大周天子柴天,以此建功。
他对这些奚人并无赶尽杀绝之意,因他知道大周需要他们劳作建设。
加之以一人之力对抗万人实属艰难,即便是屠杀牲畜也需时日,更不用说对付有血有肉、懂得反击的人。
见外围奚人守军避而不战,杨再兴厉声喝令,迫使溃逃的奚人士兵转向攻击萧干的核心部队。
部分奚人首领早对萧干偏颇不满,又觉败局己定,不如顺势归降大周,即便沦为苦役,处境也可能稍好。
于是,一位奚人部族首领振臂高呼,带领族人加入杨再兴阵营,共同讨伐萧干。
杨再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进攻障碍瞬间消失。
杨再兴始料未及,仅凭一句话便让原本无意对抗的大周外围奚人士兵临阵倒戈,转向攻打萧干的核心力量,使他的进军之路顿时顺畅许多。
或许并非缩小,而是瞬间隐没无踪。
此时的情势,仿佛杨再兴带领着一队奚人士兵,首扑萧干所率另一支奚人部族军而去。
不过,杨再兴己从先前冲锋在前的位置,转为大军后方稳固阵线。
这并非他退却,而是那些曾挡在他面前的对手,如今成了替他开道的降兵。
这般景象,确实令人惊诧不己。
古往今来,只见众追一者有之,亦见强压弱迫使屈服者有之。
以少胜多的战例虽不多见,但并非没有。
少数兵力因强大战力或巧用计谋击溃人数占优之敌,在史册中屡见不鲜。
然而,仅凭一人之力,通过一番交锋与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