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162章 又节省了运输空间

第162章 又节省了运输空间

备的风干肉制品。

有了大量肉干的支持,士兵可以减少干粮的消耗,获得更多热量。

以此为基础,大周的十万铁骑长途跋涉数千公里显得游刃有余。

自古以来,没有哪次远征能比得上这次的顺利与高效。

制作干果和蔬菜干,为将士们随时提供维生素补给。

肉干的储备以及随行的牛羊骆驼,成为大军食物供给的重要来源,不仅有干粮,也有新鲜肉类的供应。

此外,这些牲畜还能驮运粮草或拉车,使十万大周将士拥有稳固而均衡的移动后勤保障。

从灵州西行至玉门关,沿途虽多见戈壁与沙漠,但亦不乏肥沃土地与绿洲。

甘州、肃州、瓜州、沙洲等地如同西行路上的绿洲明珠。

其中更有草原分布。

例如甘州,是由一支回鹘在此建立国家。

这支回鹘因此被称为甘州回鹘。

然而,甘州回鹘的势力范围远超一座甘州城,涵盖甘州东西五百里、南北八百里的广袤地域,几乎可称得上千里大国。

肃州等河西州县同样在其掌控之中。

甘州回鹘东部为数百里稀疏草原与沙漠,过去与西夏相邻,无须赘述。

现今大周灭掉西夏后,其东部边界与大周接壤。

然而,由于中间隔着近二百里的沙漠戈壁,自西夏时期起,甘州回鹘便与西夏少有往来。

当初西夏建国时,也曾计划向西攻伐甘州回鹘,扩展疆域,却未能实现。

一方面,甘州回鹘与西夏同属古老的西北游牧民族,党项人与回鹘人在战斗力与战术上差异不大。

尽管唐末连年的战乱及吐蕃对河西走廊的侵扰导致丝绸之路中断,但甘州地区本身资源丰富。

加之甘州东部有与灵州分隔的戈壁屏障,确保了其东面的安全。

南面是水草丰饶的祁连山,为甘州回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袤的牧场。

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强壮的良马。

西边是高昌回鹘的疆域,也称西州回鹘,此外还有龟兹回鹘等小国。

高昌回鹘的力量稍胜一筹,但由于西部喀喇汗王国的制约,虽有统一天山各部、吞并甘州回鹘的想法,却始终未能如愿。

北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它与漠北草原相连,自古以来便是匈奴右贤王、右谷蠡王等部族的发源地。

唐时,这里曾是某位小可汗的封地。

千百年过去,匈奴早己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唯独甘州回鹘占据这片肥沃之地,成为西域的重要力量。

大周天子柴天此次西征的第一站,正是甘州回鹘。

“陛下,再行百里,穿过这片戈壁,便是甘州回鹘边界。

那里仅有一个几千人的部落居住,无大军驻扎。

甘州回鹘尚不知我军到来。”

漫漫戈壁上,数十名斥候策驼而来。

他们是大周军中最精锐的侦察部队,成员个个身经百战,其中有部分来自原西夏党项军,还有一些是辽国契丹远拦子出身。

西夏出身的斥候,皆是在587征服西夏后归顺大周的。

柴天从中挑选了一批忠诚可靠、骁勇善战的加入斥候军。

这次西征,他将所有西夏出身的斥候编入队伍。

毕竟西夏曾与甘州回鹘接壤,西夏的铁鹞子对甘州地形相当熟悉。

当今的大周,己成幅员达两万里、兼容并蓄的庞大帝国。

在对外征战时,军中将士自然不会全来自中原。

那些经过检验、认同并效忠大周的辽人、西夏人,同样能成为荣耀的大周将士,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历史上的每一个伟大帝国莫不如此。

汉朝霍去病北伐匈奴时的辉煌战绩无需多言。

然而,他麾下的汉军骑兵中,不乏匈奴出身的战士。

他们认可汉的身份,因此得以加入汉军,为汉朝建功立业。

甚至在汉武帝与汉昭帝时期,有一位极具分量的大臣——金日磾,他是汉武帝指定给汉昭帝的托孤辅政大臣。

这位金日磾,本身就是一位匈奴王子。

东汉班超在西域的行动,其主要指挥力量并非汉人,而是西域各国的战士。

到了唐朝,更是如此。

盛唐的繁荣得益于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

例如,许多唐朝名将出身于周边民族。

唐太宗时期的契苾何力是**人,他为大唐效力,官至十六卫大将军。

唐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