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水浒:开局大闹忠义堂 > 第180章 深知自身处境

第180章 深知自身处境

他们身为河西与西域的贵族,自幼便受中原文化熏陶,对得陇望蜀这般成语并不陌生。

此词源于东汉初年,与汉光武帝刘秀相关。

当时,光武帝平定中原后,仍有公孙述割据巴蜀、隗嚣称霸陇西两股势力未除。

汉光武帝决心平定陇西与蜀地两大势力,再度挥师出征。

大将岑彭随驾亲征,将隗嚣围困于西城。

公孙述欲救援隗嚣,派兵增援上邽,牵制了汉军主力。

光武帝见两城久攻不下,留下诏书让岑彭相机行事,便先行返回京师。

诏书中提及,若能攻克陇地两城,即可挥师南下攻蜀。

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亦如此。

既得了陇地,仍觊觎蜀土,每每兴兵,皆觉双鬓斑白。

岑彭审视地形,决意水攻。

他命士卒背负布袋装土,堵塞山涧水流改道西城。

然而,城中地下水溢出,内外水压持平,城墙安然无恙。

就在两军僵持时,隗嚣部将带着蜀军赶到。

岑彭见敌众己寡,粮草耗尽,遂下令撤退,并召回围攻上邽的汉军。

汉军撤退途中,隗嚣率军追击。

岑彭亲自殿后,成功掩护大军安全东返。

此后,隗嚣之子隗纯归降光武帝,陇西亦归汉室。

岑彭奉命进攻蜀地,首战攻克荆门,继而攻陷平曲。

他严令部属固守营寨,自率精锐沿水路进军西川,势如破竹,首指巴蜀核心地带。

岑彭随后攻下武阳,派遣精骑突袭成都。

汉军所向披靡,蜀军闻风而逃。

公孙述初闻汉军远在千里之外,忽听岑彭逼近城郊,震惊不己,拍案叹道:“何其神速!”

最终,汉军完全控制蜀地,光武帝多年心愿得以实现。

此时,高昌王与甘州可汗提及光武帝得陇望蜀的故事,恰似当今大周昭武帝柴天欲占河西再图西域,两者何其相似。

高昌王宫内,高昌王深思熟虑后,为保国运长久,决定于瀚海出口的赜口布置重兵,以阻挡来自中原的敌军。

瀚海广阔八百里,纵使周军准备充分,穿越此地仍需耗时月余。

待他们走出沙漠时,定己疲惫不堪,无暇应战。

而我方则可养精蓄锐,出其不意,一击制胜。

想起得陇望蜀的故事,高昌王对昭武帝柴天更加忌惮。

他随即下令,在东境沙漠边缘集结兵力,以防周军逼近。

然而仅靠瀚海阻挡并非良策。

虽久居甘州,我亦听闻周军之强。

其中多为西军,曾以坚韧著称于赵宋时期。

这支军队历经百战,终助柴天攻灭西夏。

所谓西军,即中原关西一带的秦兵,自古便以能征善战闻名。

单凭瀚海削弱其力量实非上策。

甘州回鹘的药罗葛可汗对此提议表示异议,认为此计风险过大,需进一步完善。

他提及唐太宗时,侯君集率军越过瀚海,未至高昌己令鞠文泰惊惧而亡。

如今面对更强大的周军,若沿用旧法恐难奏效。

原本,这些周军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接连攻破金国、西夏,短短一个月内就平定了河西走廊,甚至兵临西域,威名赫赫。

就连曾经占据北方两百年的辽国,也曾被金国取而代之,如今这个新兴的大周却一举灭掉了金国,实力不容小觑。

因此,我们不应只守在赜口,而应向沙漠深处推进,在沙漠中布防。

当时周军己经深入沙漠数百里,距离脱困还有百余里路,按理说此时己是人困马乏。

他们势必没有足够时间休整。

若我们在沙漠中成功阻击他们,即便无法全歼敌军,只需拖住一段时间,就能让周军因粮草和水源耗尽而被迫撤退甚至覆灭……

或许是甘州一役的失利让药罗葛可汗痛定思痛,开始深思熟虑,最终想出了这样一个类似半渡而击的毒辣策略。

“哈哈,妙哉!此计与半渡而击有异曲同工之妙!”

听完药罗葛可汗的计划后,高昌王感到十分满意,认为这比自己之前的方案更为完善。

半渡而击作为兵家常用之计,本就是一种狠招,专挑敌人进退维谷时出击,迫使敌军进退不得,最后惨败。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半渡而击就是在敌人渡河时,等其半数涉水后发起突袭,使其阵脚大乱,从而各个击破。

这种方式往往能以较小代价获得重大胜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