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这是张太后能给朱厚照最后的期限。~小_说.C,M\S~ +已_发¢布*醉,歆+彰_結/
自从朱厚照登上帝位之后,张太后并没有过多的干涉朝政。
可王岳清楚的知道,这并不意味着张太后会在这座深宫中,安守本分,颐养天年。
这一点,从陛下登基后的几件事,就可以看出端倪。
先帝偶然风寒,太医刘文泰误用药物,致使先帝崩逝。
事情清楚,证据确凿。
可最后在谢迁的斡旋下,张太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刘文泰用药无误,只是勾结内官,没有按照流程诊治。
勾结内官虽然也是大罪,可若是跟医死皇帝相比,那就是小儿科了。
最后板上钉钉的处斩改成了流放。
那份刑部的卷宗,王岳看了许久,刑部官员的功底,就连他也不得不暗自佩服。
案情清楚,证据确凿,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送到陛下的案头时,陛下看了一遍就准备批复。
可谁知道,接下来一次落水之后,陛下就彻底改变了想法。
留中不发,等核实后再行决断。
正是陛下这次改变,让本该流放的刘文泰,如今还在刑部的大牢中。
天子即位不久,张太后就联合内阁给陛下张罗婚事。+齐¢盛_晓¢说*惘¢ ~首-发?
陛下想自己选择皇后,被张太后严辞拒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即便是皇帝陛下,也得无条件遵守。
夏皇后自从入宫之后,她又连续给陛下纳了两个贤妃。
夏皇后名义上以贤良淑德在一众淑媛中胜出。
可王岳却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原因。
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夏皇后的父亲夏儒,位卑职低,毫无靠山。
夏皇后想要在宫中站稳脚跟,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张太后。
这门亲事,陛下非常不认同,可还是没有阻挡住张太后的脚步。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看似只听命于天子一人。
可王岳知道,年幼的天子,根本就没有真正掌控这部分权力。
牟斌只是锦衣卫摆设,锦衣卫真正的掌控者,是面前的张太后。
一个想安居后宫的太后,怎么可能会被锦衣卫抓在自己手中?
想到牟斌的遭遇,王岳心中自嘲一笑。
自己的东厂又何尝不是如此?
张太后若是有命,自己能拒绝吗?自己敢拒绝吗?
整个皇宫都在张太后的掌控之中,密不透风,毫无破绽。¨6·吆′看+书\王. .罪?欣.璋*结?哽*欣~哙¢
“朝中这些大事,孩儿自有决断,就不劳娘亲费心了!”
面对张太后给出最后期限,朱厚照的神色很平静。
嘶……
王岳倒吸一口冷气,他低着头,看着自己脚尖,默默无语。
陛下如此强硬,这是准备要给太后撕破脸吗?
后宫不能干政,这是太祖留下的祖训。
张太后与陛下争论朝政,或许明面上不占上风。
可私下里,那些见不到人的手段,往往才是最致命的。
王岳这么多年一首都在后宫,他了解张太后的性情。
他虽然算不上聪慧,但却胜在敢想敢干。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能还在思前想后,可张太后己经开始了行动。
张太后脸色铁青。
“好啊,翅膀硬了,就不把为娘的放到眼中了。”
“百官逼迫,若是孩儿一再退让,恐怕再无立足之地!”
张太后眼神冰冷。
“自古就是君贤臣明,你若贤明,大臣必然会用命,若是还像这般任性胡闹,大明岂能听命?
你父皇当年在时,将文臣视为肱骨,日日坐在一处,谈论政务,那时的整个大明朝,有谁不是对你父皇惟命是从?”
唯命是从不假,可你所下的命令,都是文臣想要的结果,文臣岂会不从命?
如果朱厚照没有记错的话,当年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
可念头刚刚起来,就遭到内阁刘健的严辞拒绝。
兵部尚书马文升还拿出太宗年间的例子,让先帝知难而退。
先帝无奈,只能放弃出兵的打算,众人高呼万岁,大赞圣明。
如果朱厚照愿意,他不但能让文官夸他贤明,还能成为文官口中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