痪。
这段时间,户部、兵部不满你的处理结果,消极怠工,许多政事都没有处理,这件事你准备如何处置?”
“行事消极,说明官员根本无法胜任。
孩儿正要召见焦芳,让吏部牵头,开始对官员实行考成之法。
凡官员不能用心任事者,该贬斥者贬斥,该罢官者罢官。”
考成法是后世大明首辅张居正的改革之法,这个方法不复杂,却能让拖沓的大明官场,耳目一新。
只要考成法能够强有力推行下去,京城的官员消极怠工的情况,必然会立刻改善。
奋斗了这么久,才来到如今的高位,谁愿意心甘情愿为了所谓道义离去?
听到考成法,刘健倒吸了一口凉气。
听陛下这意思,百官请愿他不但准备做出妥协,还准备用考核来应对朝中的消极怠工。
“陛下,官员本就有京察制度来考核官吏,不知陛下所说的考成法,与京察有什么不同?”
“京官六年一次,地方官三年一次,这种考察制度,能有多少时效性?
朕所行的考成之法,是各部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账簿之上,每月进行监察。”
每月进行监察?
刘健寒芒闪过,弘治十七年,经过文官的不懈努力,才将之前京察制度,从原来的三年改为六年。
这才刚过了两年,年轻的皇帝陛下,竟然想把考察的时间从六年变成一个月,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若真这般执行,大明的官员还有时间用心做事吗?
谢迁同样眼神犀利,听到一个月这个词,不用想,就知道考成法,多么严苛。
若真让这样的制度,在大明如此的官场实行开来,大明的官员还有好日子过吗?
李东阳目光如炬,他身为文官中的一员,自然也不愿意改变京察制度。
他脑海中一道亮光闪过,迅速抓住了朱厚照话中的漏洞。
“陛下刚说后宫不得干政是祖宗之法,不能更改!那么京察同样是祖宗之法,陛下为何能随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