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有了退意,内阁必然有了空缺。/二/捌,墈′书-王· _首`发`
李东阳深夜来找自己,莫非是想带他入阁?
杨廷和心中激动不己,面上却装的十分平静。
“阁老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明言,只要我能办到,必然竭尽全力!”
李东阳并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向杨廷和抛出了一个问题。
“介夫,若元辅心灰意冷,真到了退出朝局的那天,内阁必然空虚。
你觉得这朝臣之中,谁人可以胜任内阁之位?”
果然如此!自己猜想的并无偏差!
杨廷和端起茶水,饮了一口,强自压住心头的兴奋。
放下茶杯,他才缓缓开口。
“元辅退去,内阁必然以阁老为尊,到时候谁进入内阁,必然是阁老一言而决,我在此处,可不敢妄言。”
“不然。”李东阳摆摆手,慢慢说道:“我三人曾经约定,要同进同退,若是元辅退去,我与于乔也必然会归隐山林。”
“我虽然没有入阁,也知道阁老谋略无双,在内阁中并没有完全展现。
若是元辅离去,正是阁老独当大任之时,又怎么能轻言离去呢?”
杨廷和这番话,倒不是恭维之言。
刘健资历最老,在成化二十三年,先帝登基,刘健就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预国家机务。·k~u·a¢i¢d!u¨x·s?..c·o^m+
当时的李东阳、谢迁还以侍讲学士的身份,在东宫讲学。
等到弘治八年,内阁空缺,刘健极力举荐两人进入内阁。
两人本以为进入内阁之后,会施展抱负。
可刘健十分强势,内阁成员有分歧时,都是他一言而决。
所有的大事也都是他独自决断。
所以两人在内阁中更多是作为参谋的存在。
“我们既有约定,又岂能违背?
要是他们两人都退去,只留下我在内阁之中,即便我专心任事,在同僚眼中恐怕也成了贪图富贵之人。”
看着李东阳信誓旦旦,杨廷和心如明镜。
他会随着刘健一起退出?
骗鬼呢?
苦读圣贤书,经历无数的冷眼,做了这么年的孙子,突然有一天,有机会走到人臣的顶峰,大明的内阁首辅,谁会轻易放弃?
就算退一步说,内阁三名阁老同时隐退,陛下会同意吗?
这个答案不用想,就知道是否定的。
陛下虽然忌惮内阁权势太大,可三人离去,必然会造成朝局不稳,政事停止。-小¢说\C¨M~S? _首+发*
政局不稳,耽误政事,这一点陛下必然不愿意看到,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在这三人中留下一人。
而留下内阁次辅李东阳,是明智的选择。
李东阳在内阁多年,熟知政事,有他在内阁坐镇,短期内,大明政事必然能正常运行。
李东阳久在中枢,善于谋略,这一点他岂能看不清楚?
今日前来,恐怕更多是想在自己这里找个理由,一个让他留下来的理由。
“阁老,大局为重,个人荣辱又何足道哉?”
杨廷和眼神急切,态度真挚,即便坐在对面的李东阳,也能感受到他迫切心情!
“介夫,我意己决,不必再劝!”
李东阳神色不变,一副看淡政事的模样!
杨廷和有些无奈,只能给李东阳找理由。
“阁老想过没有,若是你们几人同时离去,内阁必然空虚。
吏部尚书焦芳深的陛下信任,陛下必然会将他招到内阁。
焦芳的品行,我等都知道,若真让他入了内阁,恐怕连成化年间万岁阁老都不如。”
李东阳有些沉默。
“这一点我也想到了,上次弹劾焦芳,罪证确凿,焦芳本应该被革职查办,可必陛下法外容情,只将他罚俸数月,就不了了之。
若他进入内阁,必然会以天子之命马首是瞻,到时候我等努力奋斗的局面,恐怕会重新失去。
我今日前来,就是为了给你说这件事,若真到了那一天,你也要进入内阁,牵制与他。”
杨廷和自嘲一笑。
“阁老说笑了,我如今位置低下,若真有需要内阁人选,几部尚书,各部诸公,都比我有机会,那会轮到我。”
“这一点自然不错,但介夫不要妄自菲薄,诸公虽然职位比你高,但若说起能力见识,无人在你之上,若真到那一天,能撑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