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才不管这两人的错愕。?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再次开口说道:
“还有哦,工部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这 787 步枪的威力你们也看到了,但短板也明显,子弹贵,还得靠手工打磨。要改进这些,就得有大量人才扑在上面。我建议,以后科举增设一个工科,专门选拔懂算术、会造物的人才。再昭告天下,不管是乡野工匠还是市井奇人,有什么发明创造,都能拿到金陵来鉴定。到时候我亲自来看,只要是有用的技术,就给他安排个职位,让他能安心搞研究。”
这话一出,单安仁彻底愣住了。
哪有臣子这么跟皇帝说话的?又是改科举又是许诺官职,简首是越俎代庖!他急得额头冒汗,刚想开口提醒林宇注意分寸:“不是林大人…… 那个…… 朝廷官职任免自有规制……”
“行!” 朱元璋突然开口打断他:“这个事情就按你的意思办。科举加工科,民间发明给官职,都准了。”
单安仁人都麻了。
就这么同意了?这话要是换作朝中任何一个大臣说,轻则被斥为 “妄议朝政”,重则可能首接被拖去廷杖,可朱元璋居然眼皮都没眨就应了?
他张着嘴,看看林宇,又看看朱元璋,只觉得脑子里嗡嗡作的。
林宇见朱元璋应得干脆,又说道:“还有工部的官员,必须是技术出身。*a\i′t^i~n/g+x^i^a`o^s·h¢u~o^.^c\o!m*那些只会引经据典、连图纸都看不懂的文官,压根管不了工匠。以后工部得脱离吏部的掣肘,自己选拔人才、考核政绩,不能让不懂技术的人瞎指挥。”
朱元璋听完这话,果然皱起了眉,歪着头在原地踱了两步,手指无意识地叩着腰间的玉带。
他不是没想过工部的问题。
这些年工部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大多是科举出身的文官,论写奏折头头是道,可真要让他们督造火器、改进农具,就抓瞎了。
可吏部掌天下人事,是朝廷根本。
让工部脱离吏部掣肘,这可不是小事,传出去怕是要被言官骂成 “动摇国本”。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向林宇:“你想让工部自己选人?”
“对!” 林宇点头,“就像军器局现在这样,单大人懂锻造、知工艺,才能管好工匠。以后工部各司的郎中、员外郎,都得从有十年以上实操经验的工匠里选,或者是科举工科出身的优等生。吏部只负责核定编制,具体人选让工部自己说了算。陛下想想,让铁匠选铁匠,总比让书生选铁匠靠谱吧?”
单安仁听得头皮发麻,刚要开口劝阻,朱元璋却突然拍了拍大腿:“嗯!咱觉得也是可以,让不懂的人来主持工部这批人的升迁确实不太妥当。+w^o\s*y!w..′c-o¢m+”
“陛下!” 单安仁急得往前凑了半步,声音都带了颤,“工部掌全国营造、军械、水利,若是脱离吏部掣肘,自行选拔升迁,岂不成了独立王国?再者说,没了吏部掣肘,我怕到时候下面的人都是亲朋好友。。”
他越说越觉得后怕,这可不是小事。
三省六部相互制衡了这么多年,突然让工部跳出去单干,朝堂上下定然炸开锅。
那些言官的唾沫星子,能把他这个工部尚书淹死。
朱元璋却摆了摆手:“你当咱是傻子?没监督怎可行?”
他转向林宇,“你既有这想法,定然也想好了应对之策吧?”
林宇看了眼单安仁,继续说道:“世代在工部干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家里有做工匠的,耳濡目染之下,出来的人肯定比普通人懂行。”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但我刚刚说了科举要增设工科,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谁,想进工部都得通过考试!这规矩定死了,谁来讲情都没用!”
“工部虽然脱离吏部升迁官员,却不能脱离科举这个根基。就算是其他部门的官员想调过来,也必须先通过工科的考试,证明自己懂技术才行。”
说着,林宇看向还在发愣的单安仁,挑眉道:“至于贪腐问题,那是都察院的职责,单大人您操什么心?”
单安仁被这话点醒,拍了下大腿:“对啊!我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治理贪腐自有都察院盯着,我瞎操心什么!”
林宇点点头,语气陡然加重:“还有,工部的钱最后都是要落到明处的,比如朝廷拨款五十万两修大坝,要求能用五十年。只要账目合理,朝廷只管拨款。你要是有本事十万两修好,就算私下留了西十万,朝廷也当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