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位后的第二年,就找了个藉口,把公子州吁的贵族身份给废除了。公子州吁一看,这情况不妙啊,再待下去,说不定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於是,他脚底抹油,逃出了卫国。
公子州吁这一逃,就逃到了外面,开始结交一些同样不得志的人。其中,就有郑国的共叔段。这共叔段也是个倒霉蛋,被他哥哥郑庄公给打败了,逃到了共国。
公子州吁和共叔段那是一拍即合,都想著怎么夺回自己的权力。公元前 719年,公子州吁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召集了卫国逃亡在外的人,率领他们袭击卫国。这卫桓公根本就没想到公子州吁会突然杀回来,毫无防备之下,被公子州吁给杀害了。公子州吁就这样自立为卫国国君,史称卫前废公。
可这公子州吁的国君之位来得不正,卫国的百姓和贵族们都不太服他。公子州吁为了转移国內的矛盾,就想著对外打仗。_x¢i\a·o_s/h_u/o?g*u.a′i`.!n~e`t\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国,毕竟他和共叔段关係好,要帮共叔段报仇。於是,公子州吁就联合了宋、陈、蔡三国,一起出兵攻打郑国。这四国联军气势汹汹地杀到了郑国国都的郊野,可郑国也不是吃素的,在郑庄公的带领下,顽强抵抗。这仗打了半天,四国联军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只好灰溜溜地撤回去了。
公子州吁一看,这不行啊,自己的威信还是没树立起来。他就问大臣石碏,该怎么办才能让大家服他。这石碏心里早就恨透了公子州吁,他表面上不动声色,给公子州吁出主意说:“要想让大家服您,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朝覲周天子,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只要周天子承认您的地位,谁还敢不服呢?”公子州吁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问石碏该怎么去朝覲周天子。石碏说:“陈国和周天子关係好,您可以先去陈国,让陈桓公帮您引荐。”公子州吁也没多想,就带著石碏的儿子石厚,前往陈国。
其实啊,这石碏早就和陈桓公商量好了,要除掉公子州吁。公子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给抓住了。然后,石碏派人到陈国,把公子州吁给杀了。
石碏为了国家,连自己的儿子石厚也没放过,他让自己的家臣杀了石厚。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的故事。
公子州吁一死,卫国的大臣们就从邢地把卫桓公的另外一个弟弟公子晋迎回卫国,立为国君,这就是卫宣公。这卫宣公的故事,那也是相当精彩,咱们下节再讲。
康叔这一走,卫国的担子就落在了他儿子卫康伯的肩上。卫康伯倒也爭气,秉承著老爹的优良传统,把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带领下,卫国稳稳噹噹地发展著,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
后来啊,卫国又歷经了卫考伯、卫嗣伯、卫疌伯、卫靖伯、卫贞伯这几位君主,虽说没有什么特別大的波澜,但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可到了卫顷侯这儿,就出了点事儿。
这卫顷侯呢,总觉得自己的爵位不够高,心里不踏实。他脑袋一转,想出了个歪点子——贿赂周夷王。嘿,你还別说,这招还真管用,周夷王收了他的好处,大手一挥,就把卫国的爵位从伯爵提升为侯爵。这一下,卫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倒是提高了些,可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不光彩,就像是走了后门一样。
卫顷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卫厘侯继位。卫厘侯在位时间还挺长,足足有 42年。在这 42年里,卫国还算安稳,没出什么大乱子。可他一去世,麻烦事儿就来了。卫厘侯有两个儿子,太子叫卫共伯余,小儿子叫公子和。这公子和特別受卫厘侯的宠爱,卫厘侯没少给他赏赐財物。
这公子和也不是个安分的主儿,他把这些財物都用来收买武士,扩充自己的势力。卫厘侯一闭眼,公子和就迫不及待地动手了。他带著一帮武士,在卫厘侯的墓地前袭击了前来祭祀的卫共伯余。卫共伯余哪能想到自己的亲弟弟会对自己下此毒手,慌乱之中,他逃进了墓道里。可这墓道又能通向哪儿呢?最终,卫共伯余走投无路,只好自杀身亡。这兄弟相残的戏码,实在是让人唏嘘。
公子和就这样登上了君位,他就是卫武公。你可別以为卫武公是个只会耍阴谋的人,他上台之后,还真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他深知卫国能有今天的局面不容易,於是积极施行先祖卫康叔的政令,把卫国治理得有声有色。在他的努力下,卫国百姓和睦,社会安定,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卫武公还特別有政治眼光。公元前 771年,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就这么灭亡了。
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