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青简史记 > 第6章 老子韩非列传:法家先驱申不害

第6章 老子韩非列传:法家先驱申不害

的权势,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韩昭侯听后,觉得有理,虽然心里有些不情愿,但为了国家的安危,也只好硬著头皮去做。结果,事情果然如申不害所料,魏王看到韩昭侯如此恭敬,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即下令撤兵,韩国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申不害也因此一战成名,得到了韩昭侯的赏识和信任,逐渐成为韩昭侯身边的重要谋臣。

公元前 353年,魏国又去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和韩国求救。韩昭侯这次又犯难了,不知道该救还是不该救,便找来申不害商量。申不害心里明白,这可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万一说错了话,不仅救不了赵国,还可能把韩国也搭进去。於是,他十分谨慎地说:“这是国家安危的关键,是大事啊,让我好好想想。”其实,他这是在拖延时间,暗中观察韩昭侯的態度。他找来韩国能言善辩的名臣赵卓和韩晁,让他们分別向韩昭侯进言,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自己则在一旁仔细观察韩昭侯的反应。当他察觉到韩昭侯倾向於出兵时,便进諫说:“应当联合齐国,伐魏救赵。”韩昭侯听了,正中下怀,对申不害的“默契”更加讚赏。最终,韩、齐两国联合出兵,成功解了赵国之围,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经此一事,韩昭侯对申不害的能力深信不疑,於公元前 351年,力排眾议,破格拜申不害为相,让他主持韩国的变法改革。申不害终於迎来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

申不害作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术”。所谓“术”,简单来说,就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权谋和手段。他认为,君主只有掌握了“术”,才能有效地控制臣下,確保国家的稳定。在申不害看来,君臣之间就像是一场微妙的博弈,君主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臣下摸清自己的心思,同时,还要善於利用各种手段来考核和监督臣下,做到“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也就是根据臣子的才能授予官职,按照官职的职责来考核臣子的实际表现,让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没能力的人无处遁形。

在韩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他的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韩国国內有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他们仗著自己封地多、势力大,经常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有谋反的跡象,严重威胁到了国家的稳定。申不害决定拿他们开刀,他毫不留情地收回了三大强族的特权,拆毁了他们的城堡,把他们府库里的財富都收归国有。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还让韩国的实力大增。与此同时,他还大行“术”治,对官吏队伍进行整顿,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监督。他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標准,对那些有功劳的人给予赏赐,对有才能的人授予官职,对那些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的人则坚决予以罢免。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让韩国官场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是以加强“术治”为手段,进一步巩固君主集权。申不害深知,要想让君主的权力得到真正的巩固,仅仅靠整顿吏治是不够的,还得让君主学会运用权术来驾驭臣下。他教韩昭侯要隱藏自己的喜好和意图,让臣下摸不透自己的心思,这样臣下就不敢轻易耍招。比如,韩昭侯会故意在一些小事上试探臣子,看看他们是否忠诚。有一次,韩昭侯的指甲不小心掉了,他却假装到处寻找,还让身边的近侍帮忙找。有个近侍为了討好他,就剪下自己的指甲献了上去。韩昭侯通过这件事,就知道了这个近侍是个善於逢迎的人,从此对他多了几分警惕。申不害还通过各种耳目和手段,让君主能够及时了解臣下的一举一动,对臣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他的教导下,韩昭侯逐渐掌握了“术治”的精髓,君主的权威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三是整编军队,提升韩国的军事实力。申不害深知,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家就没有安全感。於是,他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並主动请缨,担任韩国的上將军。他把贵族私家的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的国兵混编在一起,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他制定了严格的军纪,要求士兵们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於违反军纪的士兵,严惩不贷。经过一番训练,韩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士兵们的战斗意志更加坚定,作战能力也明显增强。

四是重视经济发展,为国家的强大奠定物质基础。申不害明白,经济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国家富裕了,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来发展军事、治理国家。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