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穿越古代赤贫农夫养家记 > 第246章 木牛流马,独轮神车

第246章 木牛流马,独轮神车

可真是神了!”

“要不,咱们也照着这个,试着做一辆出来?”

“好小子,有志气!”张大山赞许地拍了拍柱子的肩膀。

“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爹把这图样画得再仔细些,你呢,就负责把它给做出来。”

“需要啥木料铁料,只管跟你大哥二哥说,让他们给你备齐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

柱子便一头扎进了对这“独轮神车”的研制之中。

张大山则将《天工开物》中关于独轮车的更详细的图样和制作要诀。

都仔仔细细地,誊写在了几张草纸上,交给了柱子。

那图样上,不仅画出了独轮车的整体构造。

还对轮子的大小、轴承的安装、车架的宽度和角度、以及推手的长度和弧度。

都给出了精确的尺寸和力学上的考量。

柱子得了这“秘籍”,更是如获至宝。

他每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他那个小小的木工房里。

对着图纸,一遍遍地比划,一遍遍地琢磨。

选木料,画墨线,下斧凿,拉大锯......

每一个步骤,都做得异常认真和专注。

铁牛也时常会过来,帮着他打制一些关键的铁质部件。

比如,那用来固定轮轴的铁箍,用来加固车架的铁皮包角。

石头呢,则时不时地会给他送些吃食茶水。

顺便也提出一些运输方面的改进建议。

比如,那推手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圆润一些,免得磨手。

那车架两侧的挡板,是不是可以做得更高一些,免得货物掉下来。

兄弟几个,齐心协力,倒也把这独轮车的研制,弄得是有声有色。

经过了七八天的紧张忙碌和反复修改。

一辆崭新的、看起来比村里以前那种老式板车要精巧和结实不少的独轮车,终于宣告诞生。

这辆独轮车,最显眼的,便是它那个用坚硬的柞木制作的、首径足有三尺开外的大轮子。

轮子的边缘,还用铁皮进行了一圈加固,既耐磨,又能增加强度。

轮轴呢,则是用一整根粗壮的铁木打磨而成,两端安装在同样是用硬木制作的、浸了桐油的轴承座之上,转动起来异常顺滑,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

轮子的上方,是一个用轻便却又结实的松木板拼接而成的、呈V字形的宽大货箱。

货箱的两侧,还加装了半尺来高的挡板,可以有效地防止货物滑落。

货箱的后方,则是两根长长的、打磨得光滑圆润的、符合人体推握习惯的木制推手。

整个独轮车,虽然看起来依旧带着几分乡土的粗犷。

“爹,您瞅瞅,成了!”

柱子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指着那辆刚刚完工的独轮车,脸上写满了兴奋和自豪。

张大山走上前,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

又伸手推了推,感受了一下那轮子的转动和车架的稳固。

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错,不错。比爹想的还要好上几分。”

“走,套上它,去拉点东西试试。”

于是,父子几人,便将这辆崭新的独轮车,推到了场院里。

石头和铁牛,七手八脚地,往那V字形的货箱里,装了满满两大袋子、少说也有二百来斤的粮食。

然后,柱子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那光滑的推手,腰身微微一沉,气运丹田。

“起!”

随着他一声低喝,那满载着粮食的独轮车,竟然真的被他给稳稳当当地推了起来。

虽然一开始,因为不太习惯掌握平衡,车身还有些摇摇晃晃。

可走了几步之后,柱子便渐渐找到了感觉。

他发现,这独轮车推起来,虽然也需要些力气。

可比起以前那种用肩膀硬扛,用那笨重的双轮板车硬拉。

那可真是省了老鼻子劲儿了。

尤其是在那些有些坑洼不平的土路上。

那大大的独轮,碾过去,几乎是如履平地,丝毫不见颠簸。

遇到些个狭窄的拐弯,也只需要轻轻一侧身,便能灵活地通过。

“嘿!这玩意儿,还真是个好东西啊!”

柱子推着那满载粮食的独轮车,在场院里转了好几圈,越推越是顺手,越推越是兴奋。

脸上也露出了孩子般开心的笑容。

旁边围观的那些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