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张大山。
张大山听了,也是又惊又喜,连连夸赞女儿心思灵巧,敢于尝试。
“好!好啊!丫丫,你这可真是……给爹又上了一课啊!”张大山抚着胡须笑道。
“爹先前只知道这石灰能盖房、能肥田,却没想到,它还能用在这药材的炮制之上!”
“你这个发现,不仅能让咱们济民堂的药材更洁净,药效更好,更能让乡亲们用药用得更放心啊!”
他当即便鼓励丫丫,将这个用石灰水消毒药材的法子,仔仔细细地记录下来,形成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
往后,无论是自家药圃里产出的药材,还是从村民手中收购的野生药材,亦或是从外面采买回来的。
在入药之前,都必须经过这道石灰水消毒的工序。
虽然这会增加不少工作量,但为了保证药材的品质和用药的安全,这点辛苦,是完全值得的。
丫丫得了父亲的肯定和支持,干劲儿更足了。
她不仅将这石灰水消毒法,详细地记录在了她的《青石药录》之中。
还带着济民堂里那几个帮工的妇人,一起动手,将库房里存放的所有药材,都分门别类地,重新进行了清洗和消毒。
一时间,济民堂的后院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石灰水味和各种草药混合的清香。
虽然忙碌,却也充满了希望和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经过这番“脱胎换骨”般的处理,济民堂的药材品质,果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那些原本因为炮制不够精细而略显粗糙的药材,如今都变得干净整洁,色泽鲜亮,药香也更加纯正浓郁。
前来求医问药的乡亲们,虽然不懂其中的门道。
可他们却能明显地感觉到,从济民堂抓回去的药,无论是看着还是闻着,都比以前那些镇上药铺里的,要强上不少。
吃下去之后,那病好得也似乎更快了些。
“都说这济民堂的丫丫小神医,不仅医术高明,这用的药材,也是顶顶好的地道药材啊!”
“可不是咋地,俺上次在那儿抓的几副治咳嗽的药,才喝了两天,那嗓子眼儿就利索多了!”
“往后啊,咱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可就认准这济民堂了!”
一传十,十传百。
济民堂的口碑,因为这药材品质的提升,而变得更加响亮。
前来求医问药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邻近县城的富户人家,也慕名而来。
丫丫的医名,也随之水涨船高,渐渐地,在这十里八乡,都有了“仁心良医”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