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穿越古代赤贫农夫养家记 > 第339章 活字印刷,文以载道

第339章 活字印刷,文以载道

柱子忙活了好几天,烧出来一堆歪歪扭扭、缺胳膊少腿的废品,有些泄气地说道。

张大山也晓得这陶活字的局限,他沉吟道:“既然这陶的不成,那咱们就试试金属的!”

“用铜,或者那锡,来做这活字模,指定比这泥巴的要结实耐用得多!”

可这金属活字的制作,难度就更大了。

要是用雕刻的法子,那得在那么小的一块金属上,刻出反过来的字来,还得保证那笔画清晰,大小一致。

这对手艺的要求,简首是高到了天上去了。

铁牛试着用他那打铁的钢凿,在铜块上刻了几个字,结果刻出来的东西,歪歪扭扭,跟那鬼画符似的,根本没法用。

“不成,这刻字太难了。”铁牛摇了摇头。

“那咱们就试试铸造的法子!”张大山说道。

“先用那质地细密的黄杨木,或者干脆就用那澄干净了的细泥,照着字样,刻出正字的母模来。”

“再用这母模,翻制出沙模或者泥模。”

“然后,把那熔化了的铜水或者锡水,灌进这模子里头,等它冷却了,不就能铸出活字来了?”

这个法子,听着倒像是个路子。

柱子和铁牛又来了精神。

柱子负责用他那精湛的木工手艺,雕刻那些精细的木制母模。

铁牛则负责带着徒弟们,改进那冶炼炉子,想法子把那铜和锡给它熔化了,再小心翼翼地进行浇铸。

这个过程,更是艰难。

那母模的雕刻,得一丝不苟,笔画稍有差池,铸出来的字就走了样。

那金属的熔化和浇铸,更是对火候和技术的极大考验。

一不小心,不是炸了炉,就是那铸出来的活字,不是缺了角就是多了气泡,根本没法用。

前前后后,又折腾了将近个把月,糟蹋了不少铜料和锡料,也耗费了无数的煤炭和人工。

总算是……勉强铸造出了一批质量还算过得去的、常用的几百个铜活字和锡活字来。

虽然这些活字,比起后世那些铅字,还是粗糙了不少。

可比起那易碎的陶活字,己经是天壤之别了。

接下来,便是这排版和油墨的难题了。

如何把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金属活字,都给它牢牢地固定在一块印版上,让它们在印刷的时候不松动,不歪斜?

张大山他们试过用木框夹紧,也试过用蜂蜡或者松香来粘合。

可效果都不太理想。

还是柱子这小子,脑子活泛,他想起先前做那马车轮轴的时候,用过一种榫卯固定的法子。

便琢磨着,能不能也给这些活字和印版,都做出些个小小的榫头和卯眼来,让它们互相嵌套,固定起来?

这个法子一试,嘿,还真管用!

虽然麻烦了些,可排出来的印版,确实是牢固了不少。

至于那油墨,张大山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从那《天工开物·丹青》篇里头,找到了不少关于制墨的记载。

晓得这好的油墨,不仅要颜色黑亮,还得有适当的粘稠度,才能均匀地附着在字模上,印出来的字迹也才清晰不化。

他让丫丫帮着,用那松烟,掺和上适量的桐油和一些个能增加粘性的胶质。

反复地调试配比,总算是弄出了一种还算合用的、专门给这活字印刷使的油墨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张大山亲自选了那《三字经》的头几句,让小山和周文轩,仔仔细细地,把那些铜活字和锡活字,都给它排到了一块小小的木制印版之上。

再用那新调制的油墨,均匀地刷在字模之上。

铺上一张从镇上买回来的、相对还算平整光滑的草纸。

再用一块干净的木板,使劲地,均匀地,往上一压。

当那张带着墨香的草纸,被小心翼翼地从印版上揭下来的时候。

只见那纸上,赫然印着一行行方方正正、清晰可辨的黑色楷字!

虽然,比起后世那精美的印刷品,还是粗糙了不少。

可比起那歪歪扭扭的手抄本,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成了!成了!爹!岳父大人!真的印出来了!”周文轩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了。

他捧着那张还散发着墨香的纸,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一般。

小山和柱子、铁牛他们,也都围了过来,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纸上的字,满脸都是不敢相信和……狂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