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那道以“军令”下达的、命格物院“全力生产军械,暂缓铁路研发”的圣旨,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京城那看似平静的朝堂深湖,激起了剧烈的、充满了争议的暗流。′兰~兰~文¨穴¢ ?庚¨辛,嶵′快′
而在京城,那座气氛最是庄严肃穆的枢密院之内,一场关乎大宁朝未来国运和战争模式的激烈辩论,也正在上演。
巨大的公事厅正中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几乎占据了半个房间的、关于大宁北境长城一线的地形沙盘。
沙盘之上,山川、河流、关隘、城镇,都被制作得惟妙惟肖。
皇帝宁宣宗,亲临此地。
他的身旁,是兵部尚书李严、以及所有在京的、最高级别的军方将领。
那位被特许列席的、如今在朝中地位极其特殊的铁路总署左侍郎张小山,也静静地立于一侧。
一位负责军情的将军,正手持着长杆,指着沙盘,声音凝重地汇报着最新的敌情:“……陛下,各位大人请看。根据前线最新军报,北方草原之上的局势,正发生着令人不安的剧变。一股战力极为强悍的蛮族新势力正在迅速崛起。他们麾下的铁骑,并未集结于一处,而是化整为零,分为数股。他们利用其远超我军的机动性,时而在云州关外袭扰,时而又出现在数百里之外的代州防线。其用兵,如风,如火,飘忽不定,让我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更关键的是,正如上一份军报所言,这股敌人的兵刃与甲胄,其精良程度,远胜以往任何部落,给我边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听完汇报,一位胡子花白、在军中威望极高的宿将,出列奏报道:“陛下,蛮族之患,自古有之。臣以为,当依祖宗之法,增兵、筑墙、坚壁清野。我等只需固守长城沿线的各大关隘,不与其进行野战,待其兵锋疲敝,粮草耗尽,自然便会退去。”
他这番话,代表了军中大多数“保守派”的观点。*3-y\e-w·u~./c_o-m¨
然而,兵部尚书李严,却立刻站出来,高声反驳:“老将军此言差矣。坚壁清野,乃是守策,是下策,非我大宁男儿进取之道。如今,我军即将列装那‘青石神甲’,此消彼长,正是我军主动出击,寻其主力,一战定乾坤的最好良机。臣以为,当集结重兵,主动出关,与那草原之上,进行决战!”
一时间,枢密院内,两派将领吵得是不可开交。
一个主张“守”,一个主张“攻”,双方都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时,一首沉默不语的张小山,缓缓地走了出来。
“陛下,各位将军。”他躬身一礼,“与其在此凭空论战,不如,咱们就在这沙盘之上,将这两种战法,都推演一番。”
“推演?”所有人都看向他,眼中带着几分不解。
“对。”小山点头。
他让人取来了数千个用木头雕刻的、涂上了不同颜色的小小兵棋。
红色的,代表他大宁的步卒和骑兵;黑色的,则代表那来去如风的蛮族铁骑。
“咱们,就来下一场,关乎战场推演的‘棋’。”
在他的指导下,一场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兵棋推演”,正式开始。
第一局,推演的是保守派的“固守”之策。
只见那代表着蛮族骑兵的黑色兵棋,如同一群嗜血的饿狼,在长城之外西处游弋。
他们从不正面攻击那些坚固的关隘,而是利用其超高的机动性,专门袭扰和切断那一条条从后方向前线运送粮草的、由红色兵棋代表的、缓慢的补给线。
不过短短数个“回合”的推演,沙盘之上,那几个固守在关隘里的红色主力兵团,便陷入了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绝境。
结果,不言而喻。
那位主张固守的老将军,看着沙盘上的惨状,脸色变得煞白,额头上也渗出了冷汗。+小`税^C?M·S- ^首`发^
第二局,推演的是兵部尚书的“决战”之策。
这一次,代表着大宁主力的红色兵棋集结起来,主动出关。
可那黑色的蛮族骑兵,却根本不与他们进行正面决战,而是利用机动优势,不断地进行侧翼的骚扰和拉扯。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大宁的步兵军团根本追不上对方的骑兵,而大宁自己的骑兵,在数量上又处于绝对的劣势。
最终,这支出关的庞大军团,被拖得是人困马乏,粮草不济,虽然没有大败,却也同样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两次推演,两种结果,都让人感到无比的压抑。
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