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119章 麒麟核火计划

第119章 麒麟核火计划

。石松叔叔,您的手笔,超乎想象。”

石松微微颔首,脸上并无得意,只有凝重。“地面上的准备,只是基础。要超越时代的桎梏,需要…来自更高维度的钥匙。”他示意助手退下,书房门重新关闭。他走到推车前,亲自打开下层一个闪烁着幽冷金属光泽的钛合金手提箱。箱体厚重,边缘有复杂的电子锁装置。石松输入一长串密码并进行了虹膜验证,箱盖才缓缓弹开。

箱内衬着黑色绒布,放置着三样物品:

1. **微型核热反应堆完整图纸(1:100缩微胶片):** 装在特制的金属圆筒内,胶片标签清晰印有“MIT Propulsion Lab - Advanced cepts Division”字样,但下方还有一个醒目的红色印章:“**未公开 - 最高密级**”。图纸细节在微缩状态下依然可见其精妙绝伦的设计。

2. **高温碳化钨燃料棒实物试样(K-1α):** 约拇指粗细,十公分长,表面呈现出奇特的哑光金属陶瓷质感。它被固定在一个透明、带冷却剂的展示柱中,柱体上刻着唯一的系统编码:“**K-1α**”。

3. **一张光学磁盘:** 标签简单写着:“**火星自由返回轨道 - 1986-1992发射窗口优化**”。

石松取出那张光学磁盘,走向书桌旁一个造型奇特、明显超越时代的小型便携终端。他将磁盘插入,终端屏幕瞬间亮起,并非简单的文件列表,而是一个**高度精细、可交互的三维核热火箭引擎动态剖面模型**!引擎结构复杂精密,关键部件闪烁着不同颜色,展示着能量流动。

石松操作了几下,画面切换至一个轨道计算界面。他输入几个参数:发射地 - 柔佛(Johor);目标窗口 - 1988火星窗口。屏幕立刻开始高速运算,数秒后,清晰地显示出:

* **总Δv(速度增量):3.8 km/s**

* **与NASA JPL最新公开预测值差值:< 0.1%**

* **三维轨道可视化,精确标注各阶段关键节点(地火转移、火星借力、自由返回地球)。**

“小洁,你可以亲自验证。”石松将终端推到她面前。

小洁没有丝毫犹豫。她迅速接管了终端。首先,她调出燃料棒(K-1α)在模拟运行中的实时数据流——**温度曲线、快中子通量、裂变产物分布…** 所有关键参数都随着模拟引擎工况的变化而动态更新,其数值的精确性和物理模型的合理性,让她这位顶尖物理学家也挑不出逻辑错误。接着,她调取了轨道计算的核心算法模块——那绝非现有的开普勒或牛顿力学简单堆砌,而是融合了高阶摄动、精确的星际介质阻力模型、甚至是相对论效应的复杂集成。她尝试修改几个次要参数(如发射质量、引擎比冲的小幅变化),系统几乎瞬间给出新的优化轨道和Δv需求,其响应速度和计算精度远超她见过的任何系统。

最后,她的手指在触摸屏上滑动,**亲手旋转、放大、拆解着那个核热引擎的三维模型**。每一个螺栓、每一根冷却剂管道、堆芯的几何排布、辐射屏蔽层的复合结构…其设计之精妙、材料选择之大胆(尤其是那个K-1α燃料棒在模型中的工作状态展示),都指向一个结论:这绝非1984年人类科技所能企及的高度。领先美国至少十年?她内心修正:可能更久!这引擎一旦实现,将彻底改写航天动力格局。

就在小洁沉浸在技术细节的震撼中时,石松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奇异的、非人的冰冷感:

石松手腕上一个看似普通的手表屏幕突然亮起,投射出一个全息倒计时界面,悬浮在两人之间:

**“72:00:00”**

**“辐射屏蔽自愈陶瓷专利解锁条件:叶文洁教授签署联合实验室科学总监任命书。”**

**“若72小时内未签署:当前展示之‘系统证据’手提箱将启动自毁程序,所有内容永久性物理销毁,相关技术路径将永久锁死。”**

倒计时的红色数字无声地跳动,每一下都敲击在书房凝重的空气上。

所有的证据链,在这一刻轰然闭合:

* **地面证据:** 解决了人才、法律、基地、资金等现实世界的一切障碍。

* **系统证据(技术):** 提供了超越时代、足以碾压NASA的核心技术图纸、实物验证和精确到恐怖的轨道计算能力。

* **倒计时:** 机会只有一次,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