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3章 阿非正传

第3章 阿非正传

1985年夏,阿非搬进了蛇口六湾一间12平方米的棚屋。?求-书¨帮~ \冕.肺+粤~渎`海水带着柴油味,拍打堤岸。41岁的他,方脸盘上刻着风霜,宽额头下是两道浓重的眉毛,眼窝深陷,颧骨在消瘦中更显突出。厚实的嘴唇常紧抿着,透着一股子倔强。*他仍穿着那身褪色的海军蓝工装,袖口磨出了毛边。门口用粉笔写着“宁要微光,不要昏睡”。屋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日光灯,嗡嗡作响,像只疲倦的蜜蜂。贵州山沟里的父母年事己高,六个弟弟妹妹各有各的生活,妻儿也远在成都。此刻,天地之大,仿佛只剩下这方寸之地与他作伴。

几个月前,阿非每天清晨骑着一辆28寸凤凰牌“大水管”单车,穿过尘土飞扬的港湾大道,去电子公司上班。他中等身材,肩膀宽厚,是多年部队生涯和体力劳动打下的底子。他是管技术的副经理,却坚持在车间里和工人一起搬箱子,粗糙的大手和工人们并无二致。.零*点′看?书` `首/发~午休时,他蹲在铁皮屋顶的阴影里,用铝饭盒吃两毛钱一份的炒米粉,边吃边把《系统工程学》摊在膝盖上做笔记,眉宇间锁着专注

夜里十点,蛇口的海风钻进棚屋,带着咸湿。阿非在煤油炉上煮面,顺手把旧报纸撕成条,塞进炉膛。跳动的火光映着他沟壑渐深的脸庞,像一块烧红的、沉默的铁板。*他想起在化工厂实习时,师傅说:“技术要落地,得像盐一样化在水里。”那时他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扉页,如今本子己经卷了角。

6月的一个傍晚,台风“荷贝”擦过珠江口,阿非在码头仓库点货。一位福建口音的商人递给他一支“三五”烟,说有一笔200万的IC芯片大单,利润30%,只收5%订金。阿非掐指一算,相当于全厂工人两年的工资。他看见对方西装口袋里露出一叠外汇券,像一沓发光的门票。,q?i~s`h-e+n′p,a¢c!k^.-c¨o.m?他紧锁的眉头下,眼神锐利又带着对转机的渴望。

三天后,货船在**蛇口港**掉头消失,仓库里留下200万欠条和一堆贴着假标签的塑料壳。阿非站在空荡的货柜前,高大的身躯仿佛矮了一截,听见自己的心跳像漏水的龙头,滴答滴答。集团领导拍桌子:“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他被停职,工资停发,档案里塞进一张“重大责任”的红头文件——实质是丢了工作。

妻子在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最后说:“我们分开吧,孩子归我。”阿非放下听筒,深陷的眼窝里一片空茫, 听见远处吊塔“咣当”一声,像给这句话打了个句号。他摸出口袋里仅剩的27块6毛钱,数了三遍,忽然想起父亲在贵州山沟说过的话:“人要是摔进沟里,别急着哭,先看看有没有能垫脚的石头。”远在故乡的父母弟妹,此刻也无法分担这灭顶的压力。

(台风夜,棚屋新住所)

台风“荷贝”余威未散,狂风裹挟着暴雨。阿非回到六湾的棚屋,屋顶的沥青纸被撕开一个口子,雨水砸在行军床上。他把唯一的皮箱顶在头上,箱子里装着三件旧军装、一本《资本论》和半包“大前门”。隔壁的西川木匠敲门,递给他一碗姜汤:“阿非哥,喝完再说。”木匠的手掌布满老茧,像一张砂纸。**阿非接过碗,手指关节粗大,指甲缝里还残留着车间油泥的痕迹。

9月,1985年的夏天尚未完全退去,蛇口工业区贴出布告:允许科技人员离职办民营科技企业。阿非在昏黄的灯下写辞职信(实质是确认离开的决定),**紧抿的嘴唇绷成一条首线。** 钢笔漏水,把“非”字最后一捺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像一道不甘的墨痕。他把信折成方块,塞进工装口袋,又取出,在背面加了一句:“若失败,便葬于蛇口的风里。”他知道,这是一条真正的背水之路,身后没有退路,身旁也再无依靠的家小。

月底,阿非用最后的300元买了张去深圳的船票。船离岸时,他站在甲板上,**海风吹乱了他夹杂着灰白的短发, 看见蛇口港的灯像一串被海水泡过的星星。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半包“大前门”,点燃最后一支,烟雾被海风撕碎。他想起20年前在部队修雷达,班长说:“信号再弱,只要天线还在,就能抓住。”此去深圳,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夜色中,船头破浪,发出“哗——哗——”的声响,像一声又一声的提醒。阿非把烟头摁灭在船舷,低沉而沙哑的嗓音在风里几乎听不见:我41岁,被开除、离婚、负债200万。父母在黔,弟妹星散,妻儿远别。没技术、没资金、没人脉。但我还有一张嘴,可以问路;还有一双手,可以开路。”

海风掠过,把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