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 第54章 玫瑰的年轮

第54章 玫瑰的年轮

铜锣湾的夜风,年年吹,却不再带血腥。′n.y\d·x~s¢w?.~c-o/m~

1986年的春节,吴君如回来拜年,把山鸡也拖了回来。少年晒黑了一轮,头发又染回黑色,在十三妹的凉茶铺里规规矩矩地叫“十三姑”。年初三,两人又走了,一个去深圳片场,一个去训练班。凉茶铺的二楼,只剩十三妹一个人对着账本,手指在算盘珠上拨得清脆,像当年拨动左轮弹仓。

她今年六十一,鬓角雪白,背脊却挺得比路灯还首。铜锣湾己经没有人敢当面喊她“玫瑰”,只在背后叫“十三姨”。玫瑰成了徽章,印在凉茶纸杯、商场玻璃门、甚至律师楼的名片上——一朵银线刺绣的玫瑰,下面一行小字:Shi’s Holdings。

1987年夏,石松的次孙石宏从大学回来,二十西岁,穿破洞牛仔,笑起来牙齿白得嚣张。他第一件事就是注册“宏宇娱乐”,第二件事是追到小师妹邱淑贞。订婚帖送到铜锣湾时,十三妹正和律师团开会,顺手在烫金帖子上画了一朵玫瑰。

婚礼在半岛酒店顶层。邱淑贞一身鱼尾白纱,裙摆缀满南洋珍珠,石宏为她戴上戒指那一刻,十三妹忽然想起1949年的石松——三十五岁,也是满眼火。她举杯,香槟气泡浮上来,像当年维多利亚港的浪花。

1988年深秋,好莱坞来了。石松的环球影业投拍《真实的谎言》,詹姆斯·卡梅隆把铜锣湾夜市和兰桂坊写进了剧本。/l!u~o-l¢a+x!s_..c¨o^m/十三妹收到通告:提供场地、群演、安保,以及——她自己。

开机那天,夜市封街。关之琳在鱼蛋摊前敲着木勺,汗湿花衬衫;周慧敏在兰桂坊钢琴前弹《月光》;梅艳芳皮衣红唇,冷眼吐烟圈。施瓦辛格穿着黑西装从十三妹身边走过,脚步带风,像一堵墙。十三妹站在摄影机后面,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银玫瑰徽章。镜头里,铜锣湾的霓虹变成另一种语言,她的江湖被翻译成美元与胶片。

吴君如扮演交警,一抬头,镜头扫过,她咧嘴笑和十三妹如出一辙。收工后,十三妹递给她一杯凉茶:“记得你姑妈当年在这里砍人,现在你当交警,天意。”

1989年初冬,地中海。私人游艇“海神号”泊在圣托里尼悬崖边,白墙蓝顶教堂的钟声随风飘过来。石松第N次结婚,新娘是张敏——二十六岁,穿露肩白裙,像一朵被海风吹开的百合。十三妹作为证婚人,把捧花递过去,手指碰到张敏手腕,凉得像玉。

晚宴在甲板,月光铺成一条银路。石松举杯向她, 十三妹笑:“账清了,人情还在。”她转头,看见远处海面浮起一盏孔明灯,灯罩上画着一朵玫瑰,渐渐飘远,像西十年前那个提着砍刀冲进夜色的自己。

1990年3月,春风带着木棉絮钻进凉茶铺的窗缝。.求′书+帮, ~追′嶵,鑫~璋-结.十三妹六十五岁,穿藏青唐装,扣子是翡翠玫瑰。桌上摊着《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剧本,导演刘伟强坐在对面,小心翼翼:“十三姨,您看,还原度够吗?”

她一页页翻,指尖停在“十三妹”三个字上,仿佛摸到旧伤疤。剧本里,铜锣湾的街牌、赌档、夜总会,乃至那间“丽都舞厅”,全被3D建模复刻。吴君如演她,山鸡演山鸡,连当年她骂人那句“冚家铲”都原封不动写进台词。

开机第一天,十三妹坐在监视器后,看吴君如穿黑色西装、剪短发,抬手拍桌,眼神像刀。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那股砍人时从脚底升起的火,现在变成胸口一阵闷咳。她抬手,示意停拍,走到布景街中央,弯腰捡起一块道具砖头——轻飘飘的,像记忆。

收工后,吴君如和山鸡一左一右搀着她回凉茶铺。山鸡小声:“姑妈,像不像?”十三妹拍拍他的手背:“像,也不像。你们拍的是戏,我过的是命。”

夜里,她独自上二楼,推开窗。铜锣湾的霓虹像一条流动的河,河中央浮着一朵银色的玫瑰。她伸手,风从指缝穿过,带不走花瓣。她忽然笑出声,沙哑却明亮:

“玫瑰没死,只是长成了树。”

雪茄燃尽,灰烬落在玻璃缸里,像一场微型雪崩。她坐在“永发艺术廊”顶楼的书房,窗外是1990年春天的铜锣湾,车河如熔金流淌。几十年的风霜刻进骨节,掌心却紧握着那枚1949年的银玫瑰信物。它在台灯下泛着冷冽的光,是未出鞘的刀,也是不肯熄灭的心。她闭上眼,往事便从玫瑰锋利的刃口,决堤而出:

* **1949·丽都舞厅:** 血雨腥风的铜锣湾。十九岁的黄十三,在破产舞厅中挣扎。石松带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