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颖带着他们走到一处摊位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口大锅里翻滚着的乳白色汤水。
"这就是我说的'不翻汤',洛阳人最爱的早食。"
摊主是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见来的是官家人,立刻舀了三碗热气腾腾的汤。
碗中浮着薄如蝉翼的绿豆饼,配上翠绿的芫荽和红艳的枸杞,煞是好看。
薛环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鲜香顿时溢满口腔。
那绿豆饼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豆香,与长安的汤饼截然不同。
"如何?"邢颖笑着问。
"妙极!"薛启难得赞叹,"这汤底是用什么熬的?"
"老母鸡和猪骨,慢火炖六个时辰。"老者自豪地说,"再配上祖传的香料配方。"
薛启吃得津津有味,笑道:"这洛阳的小吃,竟一点也不比长安的差!"
薛环瞥了他一眼:"你这话若让长安的厨子听见,怕是要跟你急。"
三人哈哈大笑。
这时,一个卖糖人的担子从旁边经过。
那糖人形态各异,有骑马的小人,有展翅的凤凰,还有憨态可掬的生肖造型。
"师傅,能照着我们的样子做吗?"薛环突发奇想。
糖人师傅眯眼看了看三人,笑道:"三位郎君相貌堂堂,老汉试试看。"
只见他舀起一勺金黄色的糖浆,手腕翻飞间,三个栩栩如生的小糖人很快成型。
邢颖的那个还特意加上了腰间的荷包,薛启的则戴着发冠,惟妙惟肖。
"真神了!"薛环接过自己的糖人,爱不释手。
吃饱喝足,邢颖带他们前往洛阳最负盛名的"牡丹园"。
园中游人如织,各色牡丹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胜雪,紫的如锦,更有罕见的"二乔"牡丹,一株双色,红白相间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引得众人围观。
"这'二乔'牡丹,据说是当年曹植为甄宓所作《洛神赋》时,洛水畔生长的奇花。"邢颖指着那株红白相间的牡丹解释道。
薛环听得入神,忍不住道:"难怪洛阳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果然名不虚传。"
薛启虽对花草无甚兴趣,但也被这满园春色震撼,点头道:"确实壮观。"
"这株多少钱?"忽然有一(#`O′)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问道。
花农伸出五个手指:"五十贯,一文不少。"
周围响起一片吸气声。薛环悄悄拉了拉邢颖的袖子:"这么贵?"
"去年一株'青龙卧墨池'卖到了二百贯。"邢颖低声道,"这些名品牡丹,价比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