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明珠新屯,顾氏绣技
“那你拿刚赢回去玉佩来赌!”
“你做梦!这是珠兰给我的定情信物,你觉得我还会拿去压?”
杨安明对他没什么好语气。.w·o*d+e?s+c.w?..c\o\www.
这是上好的玉佩啊!
这家伙居然没舍得卖掉,天天带在身上!
对王珠兰的觊觎之心可想而知!
“那你回家拿一个银锭子来!一头活牛难道不值五十两?”
廖海骋建议说道。
“牛我都没见着,谁知道你那是黄牛水牛,是牛犊子是老牛嫩牛还是弱牛病牛?你居然敢说它值五十两?”
饥荒灾年,百姓哪个不是面如菜色,形容消瘦?
人都这样,况且是牲口的健康状况。
如今物价上涨,一头好点的耕牛卖上百两,乃至几百两银子都有可能。
“是东牛,有个贩夫从宁县旱胜塬那边搞过来,结果输给我的!我没舍得卖,都养了三个月了。”
安阳宁县的东牛,质量很好,远近驰名的高品质耕牛。
“不赌了,下次有空看到牛再说了。”
杨安明可不上他的当,说罢继续往回赶。
他找的十几个工人与木匠十分不解。
工头裴虎不解问道,“明爷,一头东牛如今起码值二百两银子以上,您手气这么好,怎么就不赌了?”
“要是个病牛,赌赢了也没什么用,说不定还带什么疫病。¢秒a章·}节?小.说^网? _首¤发1o”
杨安明解释道,“他三个月都出手不了的牛,肯定不是什么好货。”
对于廖海骋这样的老千,他太了解了,赢了东西肯定尽快脱手变现,哪有什么舍不得的。
“明爷说的是,您目光真是狠辣!那货我也颇有耳闻,远近闻名的老千,确实不是什么肯吃亏的人!”
裴虎低低道,“最近有小道消息说,前些日子全城戒备,城里药铺还是被劫,他叔父舅父就在城里,事后他们借口寻药,遁入山林,不知所踪,说不定案件与之有关,有人说他们和陈海有勾结!”
“没准是遇着那吊睛白额的山君,人都没了!”
杨安明嘿嘿说道。
说话间回到了庄子。
以前这里叫柳家庄,如今杨安明自自己和王珠兰名字各取一字,更名为明珠屯,并给县里报了备。
本来杨安明意思用明兰屯合适,但王珠兰觉得还是明珠屯好听。
裴虎和木匠忙碌开来。
杨安明讶然看到地里干活的女子少了好些个。
而王珠兰正带领着诸女在屋里忙得不可开交。
“你不做衣服了,你在捣鼓刺绣?”
杨安明有些意外,“我以前怎么不知道你还会刺绣?”
“你当然不知道,你以前都不沾家,夜里回来还都醉醺醺的……我这技艺可是我娘亲授的,夫君,你可还记得我外婆姓什么?”
“你外婆……我想想,你好像提起过一嘴,说是申城人,是姓顾来着?”
杨安明想了半天,总算从原主记忆里翻到了这讯息。-s?o,e¨o\.!i\n!f.o,
“总算你还有点良心,把我说过的东西记在心上。我外婆是申城顾家的庶女,顾家有一种自创的,独具匠心的绣技,我外婆小时候因为手灵手巧,故此被人排挤,远嫁到这边来,手上的技艺传给了我母亲,我自然也学会了。”
王珠兰轻声说道,“今天整理东西时候,正好整理出不少材料和工具……柳员外有个爱妾也懂些刺绣,可惜被反贼玷污并带走了。”
看得出来柳员外对爱妾疼爱有加,这些材料和工具,都是些上成的货色。
如今却正好令王珠兰一技之长可以发挥出来。
“那些布料呢?”
“喏,在那边啊,正好她们里面有两个名叫春华与秋兰,是会做衣服的丫头,我便让她们做衣服,还选了几个看着伶俐的跟着她们俩学习。”
原来这十几个女子,都是柳家下人,而且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也就是柳员外那位爱妾的老家。
前些日子她们听闻家里闹饥荒,她们便跟柳员外告假回家探望。
如今灾荒年岁,柳员外养着那么多下人本就有些吃力,也便给她们都准了一年的假,还额外给她们一人多发了十几斤苞谷,多给了几两银子。
让她们回去多陪陪家人。
哪知道回到去,她们的家人都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