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以 “都市缝隙” 为主题,其中一幅《晨雾地铁站》尤为显眼:灰蓝色调里,戴口罩的上班族在安检处排成弯曲的线,远处站台灯光晕染成模糊的光斑,穿着雨衣的保洁员弯腰擦地,橙红色水桶在冷色调里撞出突兀的暖意。·咸-鱼\看\书, ?追,最.新_章?节*
主展区右侧用胡桃木格栅隔出独立展廊,地面换成深灰地毯,脚步踩上去几乎没声响。
这里陈列着二十余幅小幅作品,主题转向 “自然的私语”。《雨夜便利店》画着玻璃上的雨痕与货架倒影,暖黄灯光里孤零零的乌龙茶罐泛着金属光泽;《天台植物园》则用细腻的点彩技法,描绘水泥裂缝里钻出的三叶草,叶片上的露珠颤巍巍地折射着天光。
最内侧的展柜里,几幅未装裱的素描稿用磁铁固定在毛毡板上,速写本边缘还贴着干枯的银杏叶——据说是画家在采风时随手夹进去的。
参观者三三两两散在各个展区。一位穿驼色风衣的女士正对着《通勤者的午休》拍照,画中男人趴在工位上,咖啡杯与键盘之间,一株偷养的多肉从马克杯里探出头来。
两个背着画板的学生凑在《暴雨前的公交车站》前,低声争论着笔触里的表现主义倾向。
临窗的休息区摆着两张藤编沙发,一个年轻妈妈坐在那里给孩子讲《街角的邮筒》,画中褪色的绿色邮筒上,不知谁用马克笔添了句 “等一封信,像等一场不会来的雨”—— 那抹突兀的笔迹被保留下来,成了画作的一部分。-p′f·w^x¨w`._n?e/t\
戴圆框眼镜的画廊工作人员站在角落,随时准备为驻足超过三分钟的观众递上印着展品编号的导览手册。
苏暖暖走进画廊,瞬间被这里浓浓的文艺气息所吸引,她的目光在每一幅画作上停留。
“暖暖妹妹,你觉得哥哥的这个画廊如何?”顾启铭笑吟吟地问道,语气中颇有些自得。
“很漂亮,很有品味。”苏暖暖笑着称赞道。
顾启铭得到苏暖暖的称赞,高兴地首挠头,说道:“还是暖暖妹妹眼光好。”
这时,走过来三个年轻男子,他们看到苏暖暖,眼睛不由得一亮。
其中一个身材高大魁伟的男孩子说道:“启铭,这个妹妹长得这么漂亮,该不会是你女朋友吧。”
顾启铭说:“你们别瞎说,这是我妹妹,她叫苏暖暖。”
另外一个身材偏瘦的男孩子笑着说道:“你妹妹?你妹妹不是只有顾诗涵和顾萱吗?苏暖暖难道是你表妹?”
顾启铭说:“暖暖妹妹是我爷爷战友的孙女,现在是我顾家的一员,比表妹还亲呢。?/求!′?书?帮? (?_首×?-发+”
这时,其他几个男孩子总算弄明白了苏暖暖的身份。他们都是顾启铭的合作伙伴,热爱艺术的男孩子,性格都很开朗,看到苏暖暖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自然是非常热情的。一个个“妹妹长”“妹妹短”的叫个不停。
还有一个留着飘逸的长发,颇有些文艺青年的气息。他对苏暖暖格外关注,总是找话题跟苏暖暖聊天。
顾启铭都看出来了,笑着对他警告说:“王奕,你别打我暖暖妹妹的主意,他可是我小叔罩着的人。”
叫王奕的青年一听,感觉脊背发凉,说道:“你可别在你小叔面前瞎说,我就是单纯很欣赏暖暖妹妹,想跟她聊聊天罢了,我可没有坏心眼儿。”
其他几个人看到他的样子,都笑起来。苏暖暖也腼腆地笑了。
他们带着苏暖暖在画廊里转了几圈,后来又在画廊的休息区坐着聊了天。搞艺术的人热情健谈,尤其是谈到画,更是滔滔不绝。苏暖暖则安静地听着,并不插话。
王奕看到苏暖暖听得津津有味,问道:“暖暖妹妹,你也喜欢画吗?”
苏暖暖顿了一下,微微笑着说:“嗯,挺喜欢的,暑假里还去学了一点。”
“真的吗?跟谁学的,学了什么画?”王奕问道。
“跟着王素一教授学油画。”苏暖暖说,“不过学得时间不长。”
“你居然跟着王素一学画画?厉害啊。他是圈里有名的画痴,一辈子就喜欢画画。”王奕说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聊了起来,气氛越来越热烈。
眼看着要到吃晚饭的时候,王奕说:“今天晚上我请客,欢迎暖暖妹妹来画廊参观,以后常来,咱们画廊随时欢迎你。”大家一听,纷纷叫好。顾启铭笑着说道:“合着咱们几个都是沾了我暖暖妹妹的光。”
苏暖暖听了他们的话,只好答应下来。她并不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