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粗,杂质也多,也就达到能吃的地步。
最后经过不断的改进,才把这门技术精进,如今在关羽入驻青州后,大规模在青州建立了海盐制造厂。
而为什么说这个技术让青州、冀州两地没有干旱的干扰呢?
那是因为有工人在蒸煮海盐的时候,发现水蒸气凝聚在天花板上形成了水滴,滴下来了,他以为这些也是海盐,就都接下来了。
结果最后发现就是普通的水,甚至连普通水都不是,因为没有一点味道!
本来他想直接倒了,暗道自己吃饱了没事干的。
但突然想起了刘铮规定过,有新发现可以上报,错了没关系,对了又奖的制度。
本着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的原则,这位工人提交上去了这个发现。
一级一级传到了夏侯兰这里,夏侯兰一看,好家伙!
本来自己情报中,就有大量地方报上来缺水灌溉,结果这边制盐的地方居然可以产生水,当即就告诉了刘铮。
刘铮当时愣了愣。
一下就想到了,蒸馏水!
因为这些水没有任何杂质,没什么营养,如果人长期喝的话,会出问题。
但现在面临干旱,能有水就不错了!
还管它出什么问题呢!
当即就让后勤部拿出方案来,最大程度的收集这些蒸馏水,然后告诉他们滴灌技术,一边开源一边节流。
双管齐下,这才让刘铮控制下的青州和冀州没有产生什么大面积的干旱,颗粒无收的情况。
这也是确保刘铮手下粮食不断的两大法宝。
虽然减产了,但也没多大影响,因为刘铮最大粮食供应的土豆,一直都是高产。
可能会吃的差,但绝对不会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
至于其他地方,他们没有刘铮这种技术,全是靠天吃饭。
那些诸侯要么是靠人资助或购买,要么就是纵兵抢粮,压根就没办法种粮。
因为他们等不到那个时候,而且干旱,也种不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