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下雨,雨一开始很大,到后面雨势变小是过去半个白天的时间。_看¢书¢君¨ ?更`新\最¨快!
随后,雨忽大忽小地下了两天,直接导致“新田”城内的不少区域出现水涝。
这一场雨来得太过突然,事先没有任何的征兆。
如果是以前,一般是等秋收之后才会来到雨季,雨势不会那么大,下十天半个月就结束了。
现在还有很多小国,一旦下雨就是全国有雨。
晋国尽管在疆域面积上已经很大,可是实际上也就是据有山西、陕西、河南局部、河北局部而已。
在楼令抵达“新田”当天下的那一场雨,下雨的覆盖范围将大半个山西囊括进去,陕西东部以及河南北部也是区域下雨。
总得来说就是,下雨的范围不小,覆盖了大半个晋国。
从汾水中游“霍”,洛水附近的“大荔”,颍水上游的“颍”,分别再向北、西、南方向就没有降雨了。
没算东边?这不是楼令派出去的快马,暂时只有北、西、南三个方向回报,派去东边的快马还有没有汇报嘛。
在当前只有楼令会那样做。
到底是做什么?也就是楼令派出骑士,让他们不断换马在路上骑马急奔,查清楚降雨分布,还调查降雨量。
三天前的降雨量以及分布除了东面之外,其它方向的信息已经送到楼令手中了。
从信息去看,不该下的雨对晋国的影响不会小到哪里去。
即便是有家族得到通知,建议进行粮食抢收,损失必然还是会有,不止是会有来不及抢收的粮食,抢收的粮食也会因为一直下雨而发潮发霉。
有那种困扰的前提下,抢收到的粮食只能尽快处理,不能留着当种子了。
“幸亏是秋季啊!”晋君周拿到楼令分享的信息,感到了后怕。
在当前,麦子以及其它精粮是在春季播种,夏季可以收获。夏收之后补种各种豆类,南方则是再种一季的水稻。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各种豆类才是最大的消耗品,不止是各种阶级吃得最多,也会拿来榨油。
哪怕是贵族,一样有贵族顿顿吃豆类,像是庶人或奴隶可能一辈子就没有吃过其它种类的谷物。
至于说榨豆油?可不要忘记远古就有“酱”了,怎么会没有发现豆类可以榨油嘛。
缺乏油水的时代,麻榨出来的油都被当成食用油,并且不是谁都能吃到。
什么麻?桑麻的那个麻呗。
而桑或麻的纤维就是用来织布或结绳的材料,不大肆搞纺织业的家族也会栽种,别说是专门搞纺织业的家族了。
麻可以提炼出油,搞纺织业的家族也就同样出产油,赚的可不止是纤维制布的钱,只是他们不搞成衣。
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面,诸夏这边多数人吃得就是豆子或麻炼出来的油脂,达官贵人则是吃油膏。然后,油脂也是灯油的主要来源,等于灯油也被拿来吃。
脂所指的就是植物油,膏指的是动物油,民脂民膏说得就是这个,暗指把人榨成油。
楼令听晋君周感慨幸好是秋季,哪里听不出庆幸可能出现的农作物是豆类?
这就让楼令对晋君周侧目了。
什么情况下才会让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侧目?一般就是感到惊讶的时候,又区分对其才华的惊讶和愚蠢的讶异。
“怎么突然间发出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言论啊?”楼令明显是上面的后者。
刚才提到过,现如今的多数人两餐都是吃豆类,等于豆类尽管便宜却是主要的粮食,像是麦子、黍米、栗米等等精粮价格高却更像是货币的一种。我得书城 哽辛罪哙
豆类的产出比其它农作物量大,其实在于对种植豆类的地形要求不高,山地也可以种豆类。
麦子、黍米、栗米等等精粮吃起来肯定也比豆类好吃,可是对地形以及用水的要求比较高,也就让它们的出产量比较少。
所以是什么?麦子、黍米、栗米等等精粮的产量降低起码在当前更偏向于经济损失,一旦豆类不足则是可能引发饥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