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唐:我的父亲是军神 > 第32章 都是大诗人

第32章 都是大诗人

张倜把杜甫写有诗赋的折本走过去递给玉真公主。

公主接过折本拉开看了起来,随即她不由拍案叫绝:“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妙,妙啊!”

堂下几十个文人士子和官员听了玉真公主念出来诗,一个个都惊讶不已,有人忍不住感叹:“好诗,杜子美果然名不虚传!”

杜甫闻声看过去,连忙向那人拱手:“敢问尊驾是?”

一个中年文士站起来回礼:“在下王维,字摩诘!”

杜甫连忙问:“可是库部员外郎王维?”

“正是在下!”

“今日得见王兄实在荣幸!”

“子美兄若是得闲,可往终南山下辋川别业,那是在下别院,可一起探讨诗赋!”王维向杜甫发出邀请。

杜甫立即向王维作揖:“不胜荣幸!”

王兴看向那中年文士,这家伙竟然是被后世尊为“诗佛”的王维?刚刚碰到一个诗圣,现在又蹦出来一个诗佛,这大堂上还不知道有多少大文豪,要知道开元和天宝年间可是大唐文化巅峰时期,平日里在大街上行走,随便抓一个人说不定就是一个有名的诗人。

玉真公主看完杜甫折本上的几首诗和两篇赋很高兴,都是上佳之作,只是杜甫的诗多有揭露和描绘现实阴暗面,这一点让她有些不喜。

不过她还是把折本上的几首诗和两篇赋都大声朗诵了一遍,引得在场几十个文人士子和官员纷纷叫好,诗和赋写的是真的好,大家都很佩服,不过也有人不喜欢他的诗总带有讽刺现实的意味。

众文人士子和官员们在下面议论纷纷,几个官员对杜甫的诗赋进行了点评,特别是王维对杜甫的诗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王维成名已久,又是出身豪门世家,家产殷实,日子过得非常舒坦,跟贫苦潦倒的杜甫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仅在蓝田县他就有好几处别墅。

她收起折本,看向堂下众文人士子和官员,笑着说:“杜子美为我等献上了几首上佳,也算是为今日诗会开了一个头,接下来不知哪位先生可献上佳作,让贫道和在座诸公一饱耳福?”

刚才杜甫的诗质量太高,这让下面本来想出来献上诗歌的有些文人士子和官员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献丑了,毕竟质量不如杜甫的诗,现在拿出来有些丢人现眼。

见无人出来,其中一人就站起来向王维拱手笑道:“明日在下便要前往安西,摩诘兄不赋诗一首为我元某送行吗?”

这些人,王兴一个都不认识,他扭头对身边的张倜问道:“贤弟,这又是何人?”

张倜低声介绍:“兄长,此人姓元名常,家中排行第二,据闻他已被任命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副录事参军,明日就要启程去上任了!”

两人正在低声细语,那边王维已经站了起来,颇为无奈地说:“原本为你送行已准备了一首诗,要待明日在渭城驿馆送别时再送予你,哪知你现在就要!也罢······公主别院叙别离,堂前皑皑白雪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兴听得呆住了,这首诗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被王维作出来的?如果没记错的话,这首诗的前两句原本应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按照原诗的描述,元二出塞的时间大概是春天的三四月份,要不然怎么说客舍青青柳色新呢?送别地点是渭城驿馆,只是现在却发生了变化。

这首诗的精华是后两句,前面两句是交代时间、地点、景致,不过也是因为把原来的前两句改了,所以这首诗整体上的意境稍微差了一些,但还是瑕不掩瑜。

王维一念完,立即引起一片叫好声,玉真公主很是高兴,越是琢磨这首诗,越是觉得妙,这么好的诗可是在她的府邸里作出来的。

这时又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官员站起来向玉真公主和众人作揖说:“有杜子美、王摩诘玉珠在前,在下也来向诸位献丑!”

“好,清臣不但字写的好,作诗肯定也是不差的,贫道洗耳恭听!”玉真公主笑着说道。

张倜在王兴耳边低声介绍:“此乃监察御史颜真卿,字清臣,先学褚遂良,后又拜师张旭,书法造诣已出神入化,世人公认他的书法已自成一派,诗赋方面也颇有才情!”

看着这清瘦的中年男子,王兴心中颇为激动,又一尊大神啊!颜真卿最出名的不是他的诗,而是他的书法,后世所说的颜体,就是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方正,与柳公权合称为“颜柳”,在书法界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