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朕靠吃瓜系统成为千古一帝 > 第 26 章 二十六章

第 26 章 二十六章

要分析一个国家的战略,分析的核心在于利益的分析。

不管是战场上的战略,还是外交上的战略,核心都是让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

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大战略的方向就不难了。

郑含章看着地图——这张地图比起他们这儿最好的那个沙盘所囊括的面积更大,但是精细度就远远不如了。

不过哪怕如此,这张地图仍然是非常值钱的战略宝贝:

燕国、赵国,还有雍国,北方三个国家的疆域都被刻画在了地图上,山脉走向以及河流流向都非常清晰,城池标注也都很详尽。

郑含章的笔尖悬浮在地图上,距离图纸大约不到半厘米的位置上。

顺着水路比划了一阵之后,她在小册子上写起来。

写了两个地名。

一个是凤凰城,另一个则是虢州峡。

凤凰城的地位就不说了,这是一座古都,按照古人的话说就是气运之所钟。

况且,当年它之所以被选做都城,很大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它确实位于天下之中,是四面八方密布的水网所汇聚之处,交通非常便捷。

而虢州峡——

洛州靠东边的这部分山川地势极险,两关一城扼守要道,易守难攻,但是在西边那部分,却只有一道关卡——桃林塞,以及它边上的虢州峡。

十年前的赵国比现在更强大。

军队一样多,军马一样矫健,而彼时赵王和斛律羡都还正当壮年,赵王信赖敬爱的妻子还没有病逝,可以在赵都监国,将赵王这只在军事方面的才华略胜斛律羡一头的猛虎放出笼中,纵归山林。

而十年前,兵强马壮的赵国面对着比现在还要弱小的雍国,明明短时间内深入雍国,眼看就能直捣长安擒雍帝,却最终还是悻悻而归。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虢州峡。

虢州峡是河水的一段,在这里,原本平流的河水骤然转弯,并且高低落差陡然加大,河水流速变得相当湍急,不利于船行。

更要命的是,在河道中有俗称人、神、鬼的三座“石岛”。

说是石岛,其实就是格外大的礁石罢了。

在河水枯水季,水位下降,分布在水中的礁石将本来就变得不那么宽阔的水面截断,阻碍了大船行进的可能;

而到丰水季,这三座石岛会变得更为恐怖。

因为彼时水量巨大,它们都被淹没在了水下,而水面上因为落差等原因浪花巨大,哪怕是最好的船工都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操控着船一路避开水下的这三块礁石。

虢州峡这一天然地势的存在,彻底断绝了赵国从水路运粮朝西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不能夺下洛州,并且在夺下它的同时将本地的豪强收归己用,从而从陆路绕过虢州峡,再走水路运粮,那赵国大军进入雍国作战的后勤压力就会呈指数级倍增。

赵王有心吞天下,则洛州的重要性就像是高数考试前熬夜复习的那一个星期对于及格的重要性一样强。

哦,补充说明一下,是那

些平时摸鱼不认真写作业的。

但反之()?(),

如果虢州峡落到了赵国手中()?(),

并且洛州地区的民心也被赵国把控了呢?

——那么这座城池将会成为赵国手中的一把剑()?(),

剑锋直插雍国腹地?()??@?@??()?(),

从此称为雍国朝堂之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噩梦。

当然,说得更不留情面一点,那就是:

雍国的这场噩梦也做不了多久了,毕竟要不了十几年就能直接亡国了嘛。

王稚称,吴国上下对于赵王和赵太子的评价,乃至燕国、赵国本土的都一样:大家普遍认为赵王是世之英杰,未能一统天下是因为时运不济。

但是赵太子,虽然他也是很难得的储君了,但是同赵王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王稚给郑含章的分析中,甚至还提出了赵王有可能要为了给赵太子铺平前路而暂时透支一部分国力,尽量将那些天险先征讨到手的想法。

赵太子打不下虢州峡,但赵王兴许有这个能力,赵王更希望他的太子经营着洛州地界,等到人心稳定,再慢慢图谋雍国。

这也是非常合理的一条战略思想,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如果赵太子没有扮猪吃老虎,实际上拥有着其实超过赵王的才干的前提下,赵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唯一路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