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有进取心,和郑含章那个相当平庸的便宜爹雍帝截然不同的赵王最有可能采取的战略。
况且现在的赵王还那么爱赵太子。
郑含章都吃到多少关于他们俩的“和谐”父子相处模式了。
那么,这么算来,赵王对于攻克洛州是有着相当大的决心的。
如果不能把他打疼、打得元气大伤、打得赵国境内沸反盈天,那么赵王或许会再派出军队来打洛州。
倒不是打不过……但是这样总是处于战争状态实在是件糟心事。
三万士卒的吃用开销不小是一,郑含章腾不出功夫来谋求发展是二,叠加在一起简直就是在她的统一天下、让百姓过上至少相对好一点的日子的蓝图上乱写乱画。
郑含章咬了咬下唇: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没品没素质。
那么,现在是第二个问题。
她郑含章的战略应该是什么呢?
要确定这一点,她需要考虑两方面。
一,是赵国的战略——这个已经分析完毕了,郑含章在小册子上打了个小勾;
二,是她的目的。
郑含章的目的其实一直很明确的。
她需要资源,人口,还有时间。
雍国曾经被赵国按在地上血虐过一次,所以相对来说地广人稀,资源其实是没那么缺乏的,只是需要将其利用起来。
所以归根结底,本质还是出在人口上。
她需要太多人了。
耕种的、务工的、开采资源的、参军的、从事教育的、从事医疗的、从事技术研发的……
哪哪都缺,缺得就像是一条饿到了极致的清道夫鱼,啥都能吃,啥都想吃。
除此之外就是发展的时间。
她就算再怎么
了解社会制度的发展,通晓应当如何让一个地方快速按照符合规律的路线发展起来,能够制定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并且靠着历史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做出从长远眼光上来看最佳的选择和策略——她都做不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如果给予做饭的时间只有那么区区五分钟,就算有高压锅和米,难道就能够做成饭了吗?
所以这一仗,她不能打歼灭战。
毕竟她想要的是收编人口。
但是一次性降伏太多人,洛州其实是吃不下那么多人口的,谁叫这儿的军队加起来才那么三万不到四万人?
要是真的有了五六万的降卒,郑含章就该开始做噩梦了。
大约有个一两万的,稍微多一点,两三万,这个数字就算是极限了。
郑含章觉得自己有能力把这群人安置妥当,让他们能够吃上洛州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红利,从而使得这些人逐渐对她死心塌地。
但不打歼灭战,又要能够让赵国从此——就不说从此以后永远了,至少在两三年内别想着打洛州。
那就只能从两个方面入手了吧……
郑含章在小册子上写下了“后勤()?()”
和“朝堂()?()”
这两个字。
仍然还是这两个方面。
郑含章放下笔,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心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想要在战场上一直打出以少胜多的战绩是真的很困难,更何况还要能够击溃对方军心的压倒性大胜。
这简直就像是在要求她这个几乎没有学习过什么深入法律知识的人直接去考律师资格证。
这多强人所难啊。
所以说呢,这种和做梦一样的事情就别想了,还是从已经实践过两次并且取得了不小胜利的方面来思考怎么达成目标吧!
于是,郑含章又一次俯身,低头看向面前的地图。
她的目光从涧农关前,移动向了地图的另一边。
*
此时的涧农关前,郑含章和斛律羡陷入了静默的对峙。
双方都觉得直接开战不是什么好想法,都在等着对方先动,自己成为后手,这么等着等着,刘毓就觉得自己身上都快长青苔了。
可惜他也是有脑子的人,知道这会儿他们这边就不能主动,于是只能按耐着心情,一直到斥候来报。
刘毓急匆匆地带着斥候传回来的消息来找郑含章,一进门发现王稚也在,他和这个空降且非常被郑含章看重的参军客套但距离感极强地互相点了点头,就将这则消息转告给了郑含章:
斥候称,赵营外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