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京营二十万勇士,都是他的死
神工堂之外,最后一个堂口最为特殊。!d,a′k!a~i\t?a~.\c-o?m¨
朱钰亲自将其命名为正法堂,是进入军校的锦衣卫们即将接受教育的地方。
正法堂的主要作用是向锦衣卫们普及大明律法、军规军纪、大明条例,给他们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使他们成为拥有先进思想和知识的精英。
这些经过培养的精英,将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被用来掌控各地军队。
不仅是京营,以后凡是大明的军队,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朱钰将这些对自身忠心耿耿、能力出众、思想先进的士兵称为“宣义兵”。
宣义兵的作用很多,不仅能替皇帝监视军队、协助皇帝掌控军队,还能起到遏制贪腐的作用。
以前承担这个任务的是镇守太监,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太监反而成了军队腐败的根源。
大明境内大大小小的军队中,那些滥用私刑、体罚士兵、把士兵当家奴使唤、为自己挖矿搬砖、耕田种地的将领,层出不穷。
克扣军饷、吃空饷的事情,更是屡禁不止。
要说镇守太监在这一切背后,没有半点责任,肯定是不客观的。
等到这一批宣义兵培养成熟,朱钰就会着手削减镇守太监的权力。
文官做文官的事,武将做武将的事,内臣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行了。
他们最好是皇帝的耳目,而不是皇帝的手脚。
朱钰又不是残废,不需要太监来当自己的手脚,替自己走路、替自己做事。
就连该从哪里入手,一点点把军队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朱钰都想清楚了。
那便是条例!
大明条例,算是一种很特殊的法律。
它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就连军中也有军队条例。
这所谓的条例,本质上是皇帝的意志。
每一代皇帝,都会制定属于自己的条例,以此来弥补大明律法的缺陷,以此来更好地贯彻自身的意志。
每一代皇帝,在登基时都会废除前代皇帝的条例,好的继承下来,坏的则摒弃掉。*天<=(禧?¥小%$说*1ˉ网·^ ?*最\a-新^_章′`节¤?更μ新??¨快,¨ˉ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迭代,几十上百年过去,大明律法依旧保持着活力,而没有变成一潭死水。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制度。
可惜到了后世,蛮清入关,并没有好好地继承下来。
蛮清搞不明白条例到底该怎么玩。
于是每一代皇帝,在编撰条例的时候都不会去废除上一任皇帝的条例。
等到蛮清末年,蛮清的条例之法,总数能达到将近两千条之多,上下互相矛盾之处数不胜数。
直接导致了蛮清律法崩溃,官员无法可依,只能按照个人意愿执法,整个王朝沦为人治。
朱钰作为大明新帝,遵照旧例,同样废除了上一任皇帝的条例,并制定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条例法。
从这方面入手,便能够合法合理地削弱镇守太监过高的权力。然后把宣义兵安排进各地军队之中。
这种事,牵涉到不知多少人的利益,真正推行下去,肯定会遇到不少阻力。
好在朱钰身为皇帝,牢牢掌握着军权,有了枪杆子,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镇守太监敢搞事?好啊,正好直接拉去砍头,后续处理都免了。
还能顺便抄个家,得到的收益一半上交国库,一半归入皇室内帑,朝廷和皇室都能赚到钱,简直是双赢啊!
朱钰一想到这些,脸上就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笑容。
抄家灭族,确实很残酷,动不动就要牵连几十上百条人命。
但这种手段来钱实在太快了。
快得让人上瘾。
就算不太愿意承认,朱钰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抄家灭族,确实有点上瘾了。
动辄几十上百万两白银的收入,实在是让皇帝把持不住啊!
旁边的于谦看到皇帝的表情,有些摸不着头脑。
“陛下这是想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吗?”
“怎么突然就笑得这么开心?”
他目光扫过四周,要说心里不激动、不兴奋,那是在骗自己。$?看·e书&屋°? .¢?追¥最ˉ^>新·′o章<节+t
陛下搞出来的这个军校,实在是太好了!
“演武堂、神工堂,能有效弥补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