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 第873章 文章贴出来?不,是朝廷摊牌了!

第873章 文章贴出来?不,是朝廷摊牌了!

皇城门口,人潮像是开了闸的洪水,从四面八方涌来。¤3?8#看_~书@网@ ?.更<新t/?最?o快)

“贡士文章都贴出来了!”

“快,快去看看!”

“挤什么挤!别踩着我的鞋!”

人声鼎沸,乱作一团。

王启就在这人潮里。

他质疑的是舞弊,最先挑起南北之争的不是他,在亲友的转圜下,只受了些盘查和申饬。

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周志新的话,眼前总是闪过那被按倒的投毒歹人。

他面色灰败,双眼布满血丝,失魂落魄地往前挤。

“让让!”

他推开身前一个胖大的汉子。

“你这书生,急着投胎啊!”汉子回头骂了一句。

王启充耳不闻。

他脑子里嗡嗡作响,全是周志新那句“等着瞧”。

他不信。

他绝不信!

什么工匠之学,不过是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他要亲眼看着,看着那些歪理邪说,是如何被天下人耻笑的。

终于,他挤到了最前面。

一张巨大的黄绸榜文,高高悬挂,墨迹崭新。

最上方,一行朱笔大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王启的呼吸停了。

他的目光,像两枚钉子,死死地钉在那篇文章上。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看。^x-x.k`s^g?.+c¨o¢m/

“……国朝初立,寰宇方安,内有余寇未靖,外有倭夷伺边。圣人制海禁之策,实为定鼎安邦之基,非闭关自守之愚……”

王启准备好的一肚子讥讽,瞬间堵在了喉咙里。

他……他竟然不否定海禁?

他竟然还肯定了海禁的功劳?

这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人群里,一个年轻书生下意识地念了出来。

“然时移世易,守成之法,岂能为开创之规?当禁私不禁官,以商养军。”

话音刚落,人群里“嗡”的一声炸开了锅。

“什么?”

“以商养军?我没听错吧!”

“疯了!这人是疯了!商乃末流,怎能与国之重器相提并论!”

王启心头一震,这正是他想骂的!

可他的眼睛,却不听使唤地继续往下看。

没有空话。

通篇没有一句空话。

唐之利,宋之舶,元之市。

港口选在哪里,水师建成什么样,关税抽几成。

连一艘战船要用多少木料,一个水师兵卒一年要多少抚恤银子,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哪里是文章。

这分明是一本账册,一本国策。

王启的手,开始抖。

这不是他认知里的策论。*9-5+x\i\a`o,s-h-u\o·.¢c-o\m~

他读了十年圣贤书,从未见过这样的文章。

字字句句,谈的都是“利”,可这“利”,却是为国为民之利。

他找不到一个可以反驳的字。

他移开目光,去看下一篇。

“甲二,李怀,论水师之编练与海图之绘制……”

“甲三,论福船、广船之优劣与改进……”

“甲四……”

每一篇“甲”等的文章,都像一块块木头,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

它们合在一起,指向一个方向。

海洋。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儒生,气得胡子都在抖。

他指着皇榜,手指哆哆嗦嗦。

“荒谬!荒唐至极!”

他的声音又尖又利,把周围的议论都压了下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看看,你们都看看!”

“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东西?钱!货!铜臭!”

“满纸铜臭!以商贾之术治国,这是要把圣人教化丢到哪里去?这是祸国之言!”

老儒生捶胸顿足,无比悲愤。

旁边一个穿着上好棉衫的商人,实在听不下去了。

“老先生,话可不能这么说。”

老儒生瞪着他:“你这商贾,懂什么!”

“我是不懂什么大道理。”商人也不怵他,把手一摊。

“我只知道,没钱,寸步难行。”

“您说要修明德政,要不要钱?您说要养兵剿匪,要不要钱?”

“您站在这儿空口白牙说仁义,是能让饿肚子的百姓吃上饭,还是能让海上的倭寇自己跳海?”

“你!你!”老儒生气得脸都涨成了猪肝色,“强词夺理!粗鄙!无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