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早朝。欣完??鰰占 芜错内容
奉天殿内,气氛异常凝重。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却都敏锐地感觉到了一股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起因,是兵部的几道调令。
福建、浙江、山东等地水师,被勒令进行战备。
更有三万精锐,在信国公汤和的统领下,于太仓集结,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运往港口。
这阵仗,傻子都看得出来,是要打仗了。
而且,是要打一场大海仗!
户部尚书茹太素第一个站了出来,他那张总是挂着一丝精明算计的脸上,此刻满是忧虑。
“陛下,臣听闻三地水师异动,太仓更是兵马云集,不知……朝廷将有何等大动作?如今国库方才平稳,实在经不起大战消耗啊!”
他这一开口,就像是点燃了火药桶。
“是啊陛下!我大明立国以来,奉行海禁,与邻为善,何故要轻启战端?”
“臣附议!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乐,为何要无故兴兵,恐惊扰四方啊!”
“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文官集团几乎是集体上奏,言辞恳切,核心意思就一个:反对!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或激动、或忧虑、或愤慨的脸,心中冷笑。¢看¨书¢屋! ~首′发\
果然,这群读书人,鼻子比狗还灵。
他没有理会群臣,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武将之首的信国公汤和。
汤和立刻出列,声如洪钟:“启禀陛下,近日沿海倭寇愈发猖獗,劫掠商船,袭扰渔村,已有数个村镇遭其毒手!臣以为,当以雷霆之势,犁庭扫穴,扬我大明国威!”
他这一番话,杀气腾腾,殿内温度仿佛都降了几分。
吏部尚书詹徽眉头一皱,立刻反驳:“信国公此言差矣!倭寇之患,乃疥癣之疾,只需加强沿海卫所防御便可。若为此远征海外,劳民伤财,岂非因小失大?”
“詹尚书此言,恕末将不敢苟同!”汤和瞪着眼,毫不客气地回怼,“若非我大明水师孱弱,倭寇何以敢如此猖獗?我等在此高谈阔论,沿海百姓却在流血!坐视百姓被屠戮,便是詹尚书口中的‘大’吗?!”
“你……”詹徽被噎得脸色涨红。
眼看文武就要当场吵起来,朱元璋终于开口了。
“都给咱闭嘴!”
一声沉喝,如同惊雷炸响。
整个奉天殿瞬间鸦雀无声。
朱元璋目光冷冽如冰,扫视众臣,不慌不忙。
“谁告诉你们,咱要东征了?”
群臣面面相觑,都愣住了。
兵马都调动成这样了,还不是东征?
茹太素壮着胆子问道:“那……陛下,太仓集结三万水师,所为何事?”
朱元璋哼了一声,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话。咸鱼墈书 埂芯最筷
“常规巡察。”
“巡……巡察?”
这个词从皇帝嘴里说出来,所有人都懵了。
大明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常规巡察”?
还是信国公亲自带队,三万精兵的“常规巡察”?
朱元璋看着他们呆若木鸡的样子,慢悠悠地补充道。
“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我大明海疆万里,岂能任由宵小横行?从今日起,水师每年都将进行一次大规模远海巡察,清剿海寇,护我渔民,勘测航道,宣我天朝威仪!”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事,就这么定了!”
“谁赞成?谁反对?”
谁赞成?谁反对?
这六个字,如六座大山,轰然压在奉天殿每一个人的心头。
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