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武英殿 > 第88章 捉首犯天下逮僧尼 查隐情皇帝建东厂(2)

第88章 捉首犯天下逮僧尼 查隐情皇帝建东厂(2)

,露出了难得的一笑:“段民也在向朕要宽仁之政, 朕都准了,善人做到底,就依二位,所逮数千人全部发回原籍,具保后各自回乡。但抓不到那个带头闹事的妖妇,朕的心里始终有个疙瘩。”

“皇上,该说点高兴的事了。”稍顿一下,金幼孜故意岔开话题,“按皇上的思路, 大气磅礴,钟楼的大钟已高悬其上,通高两丈一尺余,口沿直径一丈余,您猜猜有多重, 那是十二万六千多斤,只把这十几万斤升到钟楼上悬挂起来,也足以显示我大明能工巧匠 之能,多想想这些全心、真心、实心为朝廷效力的人,皇上的心气一定顺多了。”

永乐点点头,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口供皇家及百官佛事所用的佛钟安放好了吗? 朕要求钟体上遍铸佛经铭文,朕不是还写了序言和后序吗?”

“皇上这么看重,臣下哪敢怠慢,”杨荣说,“出玄武门向西北不远,单辟的一处院子安置,那口大钟通高一丈六尺八、口径近一丈、重达九万二千斤啊!就等陛下旨意,随时敲响它呢。\c¢u?i~w_e·i^j+u!.^i`n~f?o~”

“明年正旦吉庆之时,两口大钟同时敲响,正所谓暮鼓晨钟,祭祀之外,为我大明定鼎北京向天地、山河诸神做一次庄重的祷告。”

永乐自己是绝不会想到的,那口以黄铜为主要原料铸就的声罄千里的金属长诗,又开 创了一项世界铸钟史的先河,等于他在《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南京琉璃塔之外又在 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大放了一回异彩。大钟上共铸有汉、梵等佛经铭文二十三万多字,其中 有经文、咒语和他的序言和后序。钟上铭文字字整洁,行行分明,且古朴、完美、精制, 庞大的钟体上没有丝毫的裂隙,充分显示了永乐年间高超的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由于它合理的合金比例,科学悬挂的力学结构,使大钟的钟声轻击时圆润、深沉、古雅,重击时浑厚、洪亮、庄严,声闻数十里,声学特征居世界一流。大钟也成为世界上铭文最多,皇权、神权杂糅于一体、历史内涵最为丰富的佛钟之王,成为举世罕见的艺术真品。令人称奇的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圆口大钟都是在永乐年间制造的。

永乐说完,陷入沉默。向诸神祷告是朝廷的常规事务,也是人间向上天报告治绩的一 件大事,但怎么把山东起反的事向诸神祷告呢?皇帝乃天之元子,上天遣皇帝下界就是要 他创一个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景象,但山东的灾异和平乱后的凄惨那是每一个人都能够 想象的。一说祷告,又像是勾起了永乐的心事,几位大臣的心头也沉重起来,连杨荣这个 惯于为皇上凑趣开心的人此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一会儿,永乐才说话,这些话一说出来,让在座的人又一次目瞪口呆了。

永乐清清嗓子,意味深长:“山东这么大事,直到闹腾起来,布、按、都三司才知道, 捂不住了,才上报朝廷,若发现于端倪,何至于朕损失两员大将、数千兵马,几个州县也 不至于遭兵燹之痛。朕由此深想,地方有灾不报已成恶习,都为着三年考满,能有个好业 绩,却把百姓死活扔一边了。刑部、都察院、锦衣卫,事都出了,事后逮人又有什么用? 所以朕想,再立一个由朕直接掌控的衙门,耳目细作遍布于天下,谁方水旱,官员勤勉, 哪儿有个风吹草动朕都一清二楚,就再不会有这山东大乱后朕才知情的事儿了。”

夏原吉一听,头都大了。洪武时锦衣卫猖獗到无孔不入的情景历历在目。太祖皇帝用 锦衣卫侦伺大臣,国子监祭酒宋讷在家中生气的细节被人画了像送到太祖手中。太祖问他 昨天为什么生气,宋讷心里暗惊,老老实实回答说,臣匆忙中打碎了一件茶器,因为惭愧 才生了闷气。

吴越王十四世孙钱宰因宿儒以八十余岁高龄被征到南京,订正蔡氏《书传》,年老体 弱又早起晚归,实在辛苦,身体便有些不适,回家途中遂自言自语道:“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次日,太祖召他道:“昨天作的好诗啊!” 钱宰有些发蒙,半晌儿才想起来,忙跪下,惶恐道:“随口胡诌几句,若有不当,请陛下治罪。” 太祖说:“朕并没有‘嫌’你迟,改作‘午门朝见尚忧迟’如何?” “皇上圣明!”

还有个主事,晚上多喝了几杯,竟哼起了元曲中的“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一句,因有些含糊,被人听成“明朝”去也,竟以诽谤朝廷罪杀掉了。

还有太多的事,原吉再不愿往下想,只一个锦衣卫已搞得大臣、军民惴惴不安,再有 个什么更隐秘的衙门,大臣们家里家外哪儿还有秘密,恐怕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