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之内,御书房宛如一座微缩的朝堂,静谧而庄严。
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元景帝那身朴素却难掩尊贵气息的道袍。他的头发被一根简约的木簪轻轻束起,长须垂胸,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尽管年岁已过半百,但那份超然物外的仙风道骨,让人难以将他与权倾天下的帝王身份相联系。
大太监有德,手持一柄精致的拂尘,身姿挺拔,如同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岳,静静守候在元景帝的身旁。他的目光时而扫过屋内众人,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威严。
御书房内,站满了大奉王朝的重臣显贵。他们或低头沉思,或暗自揣摩圣意,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水成冰。
当朝首辅王贞文,一身绯袍加身,头发虽已斑白,但那双眸子依然锐利如鹰,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站在百官之前,仿佛是整个朝堂的定海神针,稳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御书房内却仍是一片死寂,无人敢于率先打破这份沉默。
“都哑巴了吗?”元景帝的声音突然响起,如同一道惊雷,在御书房内炸响。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怒火,显然对近日京城连续发生的怪事感到极度不满。
一双招子犹如火炬,扫视着堂下的群臣。他深知,这些大臣们心中或许都有各自的盘算,但此刻,却无人敢站出来为他分忧解难。
“几日前,京城上空竟出现了两个太阳……”元景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两个太阳!”他再次强调,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们心里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元景帝猛地一拍桌面,砰的一声巨响,让整个御书房都为之一震。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堂下的群臣,仿佛要看穿他们的内心。
“大奉只允许有一个太阳,那就是朕!”元景帝的声音冰冷而坚定,充满了不容挑战的权威。他深知,这种异象背后所隐藏的深意,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小朝堂上,所有大员都低下了头,沉默不语。他们心中清楚,皇帝已经派人去查了,但至今没有结果。这件事情,绝不能轻易了结,需要有人站出来,给皇权一个台阶下。
各个党派的官员们,此刻都缩在了人群后面,生怕被皇帝点名。他们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既能保全自己,又能让皇帝满意。
就在这时,元景帝的目光突然定格在了一个人身上——魏渊。
“魏渊。”元景帝点名道,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魏渊闻言,从容不迫地向前一步,躬身行礼道:“陛下,西城出日之事,打更人目前还未有线索。”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
“不过,臣倒是有个猜测。”魏渊话锋一转,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哦?什么猜测?”元景帝的身躯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地凝视着魏渊,显然对他的猜测充满了兴趣。
魏渊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有人利用海市蜃楼之术,在西面制造异象,试图扰乱京城的民心……”他的声音虽轻,却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的心头炸响。
在场所有人心中都清楚,这个猜测虽然站不住脚,但皇帝需要这样一个解释。他需要一个台阶下,至于空中双日的真正原因,他并不在意。自有那些暗中的人会去查明真相。
元景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深知魏渊是个聪明的臣子,懂得如何揣测圣意。他微微点头,表示对魏渊的猜测表示认可。
“那后面的贼人,就交给你们打更人去查吧。”元景帝淡淡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多官员闻言心中一松,空中双日的事情总算是过去了。皇帝虽然说要查人,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限制。这给了他们极大的操作空间。可以是一年时间,也可以是五年时间,甚至不去查也没什么问题。只要派人负责装样子,明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就在这时,御书房内突然响起了一道洪亮的声音:“陛下,臣有一事要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站在人群后方的官员正大步向前走来。他走到御书房中央,高喊一声:“臣有本奏!”
元景帝微微皱眉,看着这位突然站出来的官员,问道:“何事?”
那位官员深吸一口气,朗声道:“银锣打更人许长生,今日当街斩杀周家十三扈从,私自拘拿户部侍郎之子周立,并将其打成重伤,险些不能人道。如此贼人,还请陛下下旨斩首以正国法!”
他的声音铿锵